为庆祝中欧建交40周年,由新华通讯社和欧洲学院共同举办的中欧建交40周年图片展于5月18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中国馆开幕。新华通讯社社长蔡名照(左)向欧洲学院院长约尔格·莫纳尔赠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莫纳尔随即在现场翻阅。(摄影:光明日报 刘军)
中国日报比利时布鲁日5月19日电(记者 付敬 实习记者 郜爽) 1975年5月6日,中国与欧盟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给予欧共体的信心与肯定是其发展成为欧盟并最终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的推力,欧洲学院院长约尔格·莫纳尔对中国在欧盟发展史上起到的积极作用做出了这样的高度评价。
在5月18日于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中国馆举行的中欧建交40周年图片展开幕式致辞中,莫纳尔表示,中欧建交是欧盟历史上意义重要的一个时刻,因为在上世纪70年代,作为欧盟前身的欧共体其实并没有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可,甚至在欧共体内部对于欧洲一体化进程以及欧洲作为一个整体是否能够登上历史舞台也还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拥有历史学和政治学双博士学位的莫纳尔教授说:“当时中国政府同意与欧共体建立外交关系这一事实是中国对欧共体未来能够成为重要国际力量给予极大信心与肯定的表现。而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也帮助欧盟登上国际舞台并确立其重要地位。”
正是莫纳尔领导的欧洲学院去年4月1日迎来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访问,习主席向师生发表了要讲话,提出为把中欧关系向前推进,中欧双方需要加深相互了解,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
时隔一年,同一地点,在欧洲访问的新华通讯社社长蔡名照向莫纳尔赠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莫纳尔随即在现场翻阅,并表示:“习主席百忙之中仍抽出时间写书,而且布满脚注,这应该是一部学术价值极高的作品。”
欧盟前身是由法、德、意、荷、比、卢于1951年共同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发展成为欧共体,1993年欧盟正式诞生。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盟从最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成为今天的28个成员国,并与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外交关系。
1975年中欧建交以来,双方关系不断深化,已在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目前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中欧人员往来超过500万人次。而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以及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的建立更是促进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进一步深入。
(编辑:信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