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5月15日电(记者:党超峰) 5月14日开始,印度总理莫迪对中国展开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在中国的印度人如何看待莫迪的访华之旅?对访问有何期待?为此,中国日报网记者采访了在北京拥有三家分店的“北京泰姬楼印度餐厅”总经理麦赫诺·帕斯塔卡亚。作为在中国“淘金”的成功典范,帕斯塔卡亚身上还有另一个特殊标签——中国女婿,采访中他表现出对中国的特殊感情,特别提到中印民众需要加强相互了解的必要性。
莫迪访华助推“民间外交”
帕斯塔卡亚称,印度总理莫迪在中国访问期间除了和中国政府签署一些合作协议外,还选择参观西安的大雁塔,此举在向中印老百姓传递一个信息——两国文化交流由来已久。
帕斯诺卡亚还表示,习近平主席选择在家乡接待莫迪,给后者“宾客如归”之感,两人之间的私交对中印两国发展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交情越深,两国发展越好。
谈与中国结缘
帕斯塔卡亚1991年来到中国,时至今日,在中国已经呆了24年。刚来中国的前7年在他人手下做事情,随后开了自己的餐厅,如今在北京已经拥有3家分店。帕斯塔卡亚称,初中毕业后,在印度一家饭店打工的经历,让他对饭店业有了一定的了解,随后他选择学习饭店管理,最终投身这一行当。
对于印度人而言,到海外求职,首选地是美国 ,中东或者法国,而帕斯塔卡亚却选择了中国,他说有两个原因,其一,好奇心驱使。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除了书籍和报纸简单的介绍以外,没人能了解其他国家的事情,中国是一个“谜”一样的国家,希望亲自去看一看。另一个原因是机会巧合。当时印度餐厅老板要派人去中国,而很多员工不想去,只有他一个人愿意去,就这样来到了中国。
帕斯塔卡亚表示,初到中国,遇到最困难的事情是沟通,他不会说汉语,经过努力,如今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帕斯塔卡亚还透露了一个小秘密:他的妻子郑小文是中国人,两人经过6年恋爱,组建了家庭,如今儿子已经14岁。帕斯塔卡亚笑言希望孩子长大后可以接管自己的事业。
除了经营自己的餐厅以外,帕斯塔卡亚还十分关注中国的慈善事业,开设了北京慈善协会所属的“泰姬楼专项、专款”机构,用以帮助北京宏志中学的贫困学生。帕斯诺卡亚还补充说,做慈善纯粹发自内心。
谈“中国速度”
帕斯塔卡亚称,中国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令人不可思议,以北京为例,2005年以后,北京的发展日新月异,众多新建筑物拔地而起。帕斯塔卡亚表示,和中国相比,印度的城市化依旧落后很多。然而,帕斯塔卡亚也指出,中国当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比如在中国,工人的工资上升很快,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在上涨,产品的价格就会很高,如此一来,和那些来自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商品会在世界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谈中印民众好恶感
去年一项民调显示,仅30%的中国人对印度人有好感,31%的印度人对中国人有好感。帕斯塔卡亚对此表示,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印两国民众之间非常缺乏直接交流,了解彼此的渠道只有媒体,而媒体传递的仅是一些官方和商界新闻,这种方式根本不能使民众了解彼此国家的悠久文化和漫长历史,因此,只有了解对方,才可以说喜欢与否。
帕斯塔卡亚还称旅游是增进两国民众交流的一个好途径,今年和明年分别是“印度旅游年”和“中国旅游年”,希望这两个特殊年可以达到促进民间交流的目的。
谈印度“汉语热”
帕斯塔卡亚说,在印度,学汉语的多是商人,学校并没有设置汉语教学。尽管如此,与以前相比,现在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对中国感兴趣,学汉语的人数也不断增加。
谈在华印企必过“语言关”
帕斯塔卡亚表示,很多印度软件企业和电力公司在中国都有办事处,它们所面临的障碍其中之一是语言关,要想在中国发展壮大,这些企业的员工必须学习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