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3月13日电(信莲) 据《欧洲时报》报道,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3月11日答记者问时表示,创业正在走向大众趋势,很多海归留学生都参与创业,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专家对此建议,政府正在与市场联手,利用互联网为海归创业打造联合平台,海归需积极主动用好政策,获取帮助。
政府、市场、互联网联合平台
万钢在记者会上表示,当前创业环境良好,有来自互联网的便利,也有政府与市场鼓励,创业的主体逐渐由过去小众转向为大众,包括海归留学生在内的群体创新创业,已经形成了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
“互联网使B2B、B2C的物理距离降为零。”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孙锐分析称,互联网所提供的便利主要是指创业活动通过互联网平台,如阿里巴巴平台创业,降低了创业成本和创业门槛,促进了更多创业者的加入。
孙锐介绍说,“海归创业者更多的是从事技术创新和高新产业创业”,中国政府针对海归人才的创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扶持。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中国政府对高新产业的创新创业首先积极进行金融扶持,其次积极发挥科技孵化器效用。
孙锐继续分析称,创业初期常常会遇到资金问题。为了鼓励海归高新技术创业,政府积极进行资金引导,为海归人才提供一部分资金,同时积极引导天使资金、私募等社会资金进入,发挥政府统筹资金的引导作用。政府还在积极发挥创业孵化器的作用,为创业者提供组建团队、推广、销售、路演等每个阶段的帮助。
海归回中国创业受鼓舞
中国教育部的统计显示,2014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36.48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3.2%。
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副理事长郎靖说,海归人才素质高,创业领域科技含量高,而且常常拥有国际化的团队,因此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吸引海归创业。“近些年留学生形成的归国潮,与中国实施各种人才政策有很大关系。”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开发标准化研究室副主任范巍对此观点表示赞成,并对《欧洲时报》表示,据该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由中央到地方引进海外人才的政策达500多个,其中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的政策有357个。
作为专门从事留学服务的国家级事业单位,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为留学人员创业方面搭建了众多平台。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程家财表示,在留服中心的帮助下,留学生回国开办的企业遍布中国各个创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及其他产业园区。仅从留服中心对全国260多家留学生创业园的统计来看,园中有约1.6万家留学生创办的企业。
程家财说,“留学服务中心每年在海外举行一届春晖杯出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今年已进入第十个年头”,“春晖杯”自举办以来,一共有1564个项目入选,其中300多个项目已在中国国内落地孵化。
“政府与市场的助力结合,打通海归人才科技创业的各个环节,提高海归创业成功率。”孙锐表示,海归人才是中国政府亟需的高科技人才,支持海归创业的政策仍会不断升级。
据中国科技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建立了260多家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全国创业投资机构1000余家,资本总量超过3500亿元。
政策应大力提供支持
不过,范巍也有担忧。他表示,虽然国家吸引海外人才归国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但是各地政策出现雷同化、碎片化的现象。
范巍说:“中央提出政策,地方就依葫芦画瓢,各地政策重复率高,此地为海归创业提供100万元创业基金,另一个地方就提供200万元创业基金,各地甚至出现了恶性竞争。”除此之外,国家的利好政策在基层也出现了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实际效应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孙锐指出,建立完善创业生态,要营造拥有领军企业、天使投资、创业金融、科技中介在内的良好循环系统。范巍表示,当前尤其需要改善“人才软环境”,“相比国家在硬件上的投资,海归创业人员更看重软环境”。范巍说,需要从资金、金融配套服务、政府政策、以及社会环境方面努力,打造一个成熟的创业系统。
郎靖认为,海归创业除了要面临一般存在的风险性、动态性、不持续性等诸多复杂难题,同时还要面对尽快熟悉国内市场环境、了解国家法律法规、适应国内创新文化创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因此在创业中要积极主动寻求帮助。
(编辑:刘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