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幕

作者:远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12-15 09:37:59

外媒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幕
12月10日至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中国日报网12月15日电(远达)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常态”提法得到外媒高度关注,外媒一致认为,这表现出中国领导人充分认识到了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在未来,宏观管理的主要思路都会围绕“新常态”进行。外媒还注意到官方报道没有提及明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但普遍预测明年两会或将宣布增速降至7%左右。

一、 外媒关注会议部署明年工作,经济调控继续定调为“稳中求进”,“新常态”或成本届政府未来执政主旋律。

《联合早报》12月12日报道称,为期三天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昨天闭幕。在中国经济仍然面临明显下行压力下,会议将2015年的宏观政策取向继续定调为“稳中求进”,但也强调“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性。

这场年度闭门会议是中国最高级别的经济形势分析和决策会议,除总结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前的经济形势外,也部署来年的工作重点。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与中共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在会议上发言。

据新华社报道,会议预计中国经济今年的主要目标“可望较好完成”,但也承认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挑战,包括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结构调整阵痛和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为此,会议认为必须辩证地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的概念由习近平今年5月考察河南时首次提出。在上个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习近平又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特征总结为“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从消费、投资、出口、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经济风险及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九个方面,首次阐明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的九大趋势性变化。

谈及驱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时,会议指出,在新常态下,消费已经从“模仿型排浪式”阶段进入“个性化、多样化”阶段;传统投资产业相对饱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产品、业态等机会大量涌现;出口的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会议要求释放消费潜力,消除投资障碍,培育新的出口比较优势,使消费、投资、出口继续在经济发展中分别发挥基础、关键和支撑作用。

会议也指出,受到产能过剩和人口老龄化等影响,加上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摆脱对传统路径的依赖。

具体而言,中国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形成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等。

此外,新常态也对资源配置、宏观调控提出新要求。会议虽然对当前形势作出了“风险总体可控”的判断,但强调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同时必须标本兼治,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会议总结说,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会议要求增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加强产权保护、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等。同时,中共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和方式也得与时俱进,并加强相关制度化建设和专业化能力。

会议还提出要谋划用好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依靠促改革、调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本次会议前,市场普遍预期官方将调低明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但新华社报道没有涉及这点。一般上,每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人大和政协年会)才会公布确切的经济增速等细化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昨晚受访时说,会议对新常态的描述,阐明了中国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和不利因素,也肯定经济韧性为一大利好因素。

他分析说,所谓韧性,是指中国经济在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奠定庞大基础,因此抵抗增速下滑和结构调整带来的压力的能力正在提升。

他说:“发挥好抗压能力,并与工作重点相结合,寻求在经济增长质量或改革创新上较大的突破,就能让经济在新常态下找到新的发展动力。”

《南华早报》Victoria Ruan12 月 12 日报道称,中国最高领导人在昨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有信心实现今年的主要经济目标,同时为2015年设下了“稳中求进”的宏观政策基调。

分析人士普遍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速将降至7.4%,创下24年新低。北京已经表示,将容忍增速降至“7.5%左右”的官方目标以下。

会议声明并未提及明年的具体增长目标,但官方智库呼吁政府将目标降至7%。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说道:“在‘新常态’框架下,中国政府或容忍增速降至7%左右,并努力在社会、环境和经济目标间取得平衡。”

彭博社12月12日报道称,1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布的声明称,中国领导人将通过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维持增长。

香港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胡一帆说道,声明的措辞传递了宽松信号,因为中国从来不说货币政策宽松,而央行已经表明愿意向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以推迟风险爆发时间。“声明基本上是在说‘我们将竭尽所能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华尔街日报》Liyan Qi / Mark Magnier / William Kazer12月12日报道称,中国高层领导人称,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领导人在结束为期三天的中央经济会议后发表讲话称,今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领导人还承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官员们还重申将放宽外资对服务行业的准入。

不过领导人并未透露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有分析师认为中国可能无法实现今年7.5%的增速目标,进而出现1998年来首次经济增长不达标。经济学家表示,预计中国领导人将在明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宣布接近7%的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

法国兴业银行在研究报告中称,几乎可以肯定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会定得低一些。

虽然经济增速减缓,但中国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在欧洲经济增长乏力、日本经济陷入衰退之际,中国的经济情况备受关注。

路透社12月11日报道称,引领中国平稳应对“新常态”或许是本届政府未来执政主旋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常态的九个特征作了明确表述,而前提仍是要确保经济稳增长。

对于明年的政策选择,会议维持稳中求进主基调,但强调积极财政政策更有力度,意味着财政增支减收空间扩大,包括减税和赤字规模将会增加;而稳健货币政策更注重松紧适度,也意味着减缓经济下行压力,货币松动可能加大,降息降准皆有可能。

“习主席在APEC会议期间对新常态的表述是从速度、定力和结构三个方面,此次经济工作会议上对新常态从九个方面进行了表述,表明对新常态的认识已经获得最高决策层的集体认可。”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称。

他认为,对新常态的认识也意味着本届政府未来执政的主要思路都会围绕新常态进行,类似以往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等等。

其观点也得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的认同。他表示,新常态面临的问题反映出管理层对中国未来经济社会风险点的认知,此次表述得更系统更具体,也意味着应对新常态将是中国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的抓手。

王军认为,相较以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虽然稳增长还是明年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第二个就提到寻找新的增长点,其核心仍是为第一条稳增长服务,这不同于以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单纯强调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他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有主动性,同时明年任务也提到空间发展布局,包括‘一路一带’,京津冀一体化等,这些格局着眼点更高,更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

美联社12月11日报道,中国领导人11日阐明他们决心主动适应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部署了明年的经济工作任务,并承诺为穷人提供帮助,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各项改革。

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后,官方媒体刊登的会议内容并没有提到201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

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爆炸性增长之后,共产党领导人现在试图引导中国经济转向基于国内消费而不是贸易和投资的可持续性增长。

分析人士表示,只要中国经济增长能创造足够多的新增就业岗位,以避免失业率大幅上升和可能引发骚乱,中国领导人就会适应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

会议表示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中国领导人还承诺将“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并承诺“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

分析人士预计未来一年改革的重点将是减少包括钢铁在内的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彻底改革能源政策,以促进资源节约利用。

二、 外媒预测新常态下企业处境

《海峡时报》12 月 11 日发表Esther Teo 题为《中国企业对‘新常态’心怀警惕》的报道称,由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放缓趋势加重,杭州富顺镀膜玻璃有限公司的生意受到影响,而随着北京开始适应经济“新常态”,明年该公司的光景将更加惨淡。

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决策者们预计将2015年的增长目标降至最低7%。北京正在忍痛推行改革,使增长更为平衡。

但向更可持续增长转变的举动已经在许多关键领域为企业带来阻力,如钢铁产业及其他基础设施相关产业。有企业表示其销售额已经下降了40%,且未出现反弹迹象。许多企业债务缠身,融资遭遇困难。

然而,上月央行意外削减利率,可能标志着北京也担忧放缓加剧。央行的举动令中国企业坚信,政府不会任凭经济恶化,而放手不管。有企业主表示:“担忧的同时,我们也在期待形势好转。”

三、外媒认为中国迎来经济“新常态”,不再是世界经济的救星,但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法兰克福汇报》12月4日报道称,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经济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然而如今,一切都成为了历史?

世界一边对中国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表示怀疑,却又同时为这个世界最大市场“唱赞歌”:中国很快就有14亿人口,他们都是潜在顾客!十几亿的人口数量成为论据中的“杀手锏”,打消对于销售市场中国的黄金未来的任何怀疑。

有问题吗?这种乐观从何而来--中国会一直永远拯救世界经济,特别是德国经济? 希望中国无减速增长,这是一种历史反常现象。历史上从未有过其他任何经济体如此长期快速地增长。

如今,新的常态应该到来了。中国人最想要的就是像从前一样正常地站在世界前列。这个自豪的国家想要成为美国、德国一样的富裕工业化国家。中国不再想做世界工厂,而想要工业转型--这给经济增长带来压力。北京打算再次降低明年的经济增长率,甚至降到7%以下--这个对政权至关重要的神圣门槛以下。

中国大力发展建筑业、推动房地产业膨胀,是出于担忧农村人口进城的就业问题。这个担忧没有根据,劳动力短缺,但劳动岗位不短缺,工资还在上涨。关闭那些生产没人要的产品的工厂而进行科技创新,这个机会就在眼前。

中国会利用这个机会吗?有人怀疑,中国是否有勇气让经济更加由市场主导,让社会拥有更多自由。……但是,充满善意的人们则希望北京那些智者能够放弃一切权力游戏,而是遵循理性。那么在一段时间里,中国仍是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体。

(编辑:王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