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河北晨阳工贸集团仓库搬运货物(6月25日摄)。 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7月1日发布数据,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回升,表明制造业延续了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中国日报网10月29日电(远达)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产生一定影响。有美国媒体报道说,服装品牌倾向于选择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地方,全球时尚品牌正在寻找其他的生产地,如孟加拉国、越南、海地等。
《今日美国报》10月27日发表Nathan Siegel的报道称,在中国看来,服装制造已经是过去10年里的事情了。
由于“世界工厂”的劳动力成本持续大幅上升,全球时尚品牌正在转而寻找其他的生产地。除了在孟加拉国和越南投资设厂外,这些品牌也开始放眼其他国家:缅甸、海地和埃塞俄比亚等国的外贸行业有望得到复兴,甚至白手起家。
未来几年,中国制造业将流失大约8500万个工作岗位。对此,有发展问题专家认为,这或将成为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机。
正如在中国一样,服装制造业将被看做是毫无技术含量的公众。服装品牌倾向于选择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地方,这非常不利于高技术工人的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以及法律的有效实施。
文章对埃塞俄比亚、缅甸、海地的服装制造业现状予以介绍和分析,并将之与几十年前的中国相对比,探讨如何保障当地制造工人的权益。
在这一方面,国际劳工组织中关注服装制造业工人待遇的研究人员Arianna Rossi的话称,企业逐渐认识到,“改善员工待遇有利于业务的开展”。
不过,美国工人权益联盟执行理事Scott Nova并不认同这一点。原因很简单,如果服装业是摆脱贫困的一种途径,那么过去10年里全球工资不会下降,仅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的三分之一。
然而,无论服装业是否有利于国家和个人的经济发展,海地、缅甸和埃塞俄比亚等国都对时尚品牌的入驻表示热烈欢迎。他们到底会不会后悔,还有待观察。
(编辑:周凤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