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汉字书写危机不能怪电脑 传承文化乃当务之急

作者:远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09-02 15:02:14

外媒:汉字书写危机不能怪电脑 传承文化乃当务之急

7月16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与神州艺术杂志共同主办的《汉字心能量》学术研讨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图为一名与会者在翻看该书。《汉字心能量》从“心”字入手,将640个含有“心”字旁或“心”字底的汉字、500个含有“心”部词语的双字词组、398个含有“心”部词语的四字成语筛选出来,组成一个可观的语言矩阵,用艺术形式发掘和解读潜藏在汉字中的精神力量。(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中国日报网9月2日电(远达)当下,人们提笔忘字的现象很普遍,有一种说法是中国人正面临着汉字的书写危机。这是由电脑和智能手机兴起而导致的吗?答案恐怕不那么简单。有外媒分析称,只有让文化真正得到尊重、传承和人们的喜爱,才能扭转文化领域的种种困境。

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2日发表台海关系研究学者、舆情研究工作者邓清波的文章称,有报道说,关于汉字的拼写知识,现在面临着被遗忘的风险。在中国各地,很多人没有电脑帮助就想不起怎么书写本国文字的问题。智能手机和电脑上的软件让用户可以采用拼音输入法,然后从列出的选项中挑选出正确的字。结果呢?提笔忘字成了普遍现象。

把当代中国人汉字书写能力的弱化,归因于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普及,导致人们书写机会减少、容易“提笔忘字”,看似有理,其实却并不全面。因为,可以举出的反证是:首先,这种本国语文书写能力弱化的危机,在别的电脑和手机得到广泛运用的国家和社会,并没有出现。

其次,电脑特别是智能手机也有手写输入法,因此并不必然导致人们减少书写机会,事实上相当多的人还把手写输入作为使用手机的主要方式,可见电脑和手机并不必然导致“提笔忘字”的现象。

最后,更重要的是,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应用,其实还恰恰有强化人们识字、写字能力的作用,比如,生活中有些生僻字,人们有时候不熟悉不知道怎么写,却可以借助电脑和手机软件检索出来,从而会读会写;电脑和手机还大大地方便了人们的阅读,提高了人们的阅读率,理论上也有利于人们认字写字。

如果说当代中国人确实面临着汉字的书写危机,则这种危机既然不是完全由电脑和手机导致的,究竟原因何在?

汉字既是一种日常必需的交流工具,本质上更是一种文化和文明的载体,并且汉字及其书写方法本身,就构成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和文化。从这个角度讲,汉字本来应该对人们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吸引人们去认识它、记忆它、书写它。随着中国人文化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汉字理应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和熟悉,“提笔忘字”的现象应该越来越少。

然而,书写危机的存在,则恰恰揭示了另一种悖论,即它表明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感受到汉字的这些魅力,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汉字及其书写的重要性,这样才有可能对很多汉字出现不认识、不会写的情形。所以,汉字书写危机的出现,与其说是电脑和智能手机导致的,更不如说是人们对汉字及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和文明的忽视、隔膜、冷淡所造成的。换言之,是由于人们对文化本身的轻忽,才会导致人们对作为文化载体的汉字及其书写的漠视,从而导致书写危机。

当作为文化传承者的教育,长期以来更看重分数、看重升学率给教育部门官员政绩带来的好处,而不是真正把传道授业解惑、传承文化文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放在首位,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学会领会优秀的传统文化之美;当文化本身不受待见时,作为文化载体的汉字当然就不可能获得应有的重视,遭遇书写危机势成必然。事实上又何止是汉字书写有此危机,大量的文物流失,许多具有重要文化传承意义的古建筑、古街道,在开发商的强势推进下纷纷倒塌,在中国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正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当下,仍然要说文化领域存在着“危机四伏”的情形,或许并非危言耸听。

中国教育部希望孩子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如何书写汉字,然而,不从根本上改革应试教育和官本位的教育管理体制,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汉字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和兴趣的培养。扭转汉字书写危机等文化领域的种种危机,需要的是全面深入的改革,戒除许多政府官员和社会的浮躁心态,让文化真正得到尊重、得到传承、得到人们的喜爱,而非是把电脑和智能手机作替罪羊。

(编辑:周凤梅)

延伸阅读:中美人文交流为两国合作应对全球挑战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