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The Next Web网站8月22日报道,随着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在7月底宣布阿里巴巴的首次公开募股将被推迟到9月1日美国劳动节后,亚洲的电子商务将继续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
阿里巴巴的首次公开募股(IPO)有望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上市交易之一,同时可能增强中国电子商务公司的股票交易——本月初,纽约的中国股票交易创下三年来的新高。
当前,评论员们更多关注亚洲企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图景,包括那些试图打入西方市场的新兴企业。
西方品牌聚焦中国
与此同时,许多西方品牌都渴望在中国分得一杯羹。星巴克近期23%的销售增长足以证明中国大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在不断提高。
许多科技公司和游戏公司成功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特别是像来自美国、韩国和新加坡这些国家的科技公司和游戏公司。这些国外公司通常与那些具有用户基础的本地公司联手,从而帮助自己轻松进入中国市场。
运营广受欢迎的微信应用软件的腾讯公司致力于帮助西方游戏公司使其更具中国色彩。最近,腾讯公司开始提供英国网络游戏公司King的三消对对碰游戏糖果粉碎传奇(Candy Crush Saga)。甚至阿里巴巴也正在提供为中国人量身打造的、符合中国口味的游戏,Betawork公司的Dots游戏是阿里巴巴全新手机游戏平台上的第一款西方游戏。
奢侈时尚品牌也正纷纷涌入中国,因为这些奢侈时尚品牌意识到,相比等待中国消费者到欧洲传统时装市场旅行购物,或是由中国消费者在网上购物而由卖家发运货物这两种方式,直接把他们的产品引进中国能赚到更多的钱。
仅去年一年,就有9700万中国人到海外旅游。西方的一些商店已经察觉到这种趋势,正纷纷雇用会说普通话的售货员。
阿里巴巴反其道而行之
然而,阿里巴巴正试图反其道而行之。阿里巴巴在中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公司正试图打开国门进入国际市场。阿里巴巴除了在美国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商务网站,为了扩大其销售网络并使其商品出口工作更高效,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最初是在整个亚太地区。
由于文化差异,许多企业担心在中国建立一个品牌仍很困难。有关诸如阿里巴巴这样的亚洲网商品牌在向美国这样的西方市场出口其面对消费者的网上业务是否会获得成功的问题也很棘手。阿里巴巴已经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商对商服务。
当然,在亚洲企业试图进入西方市场时,品牌是最关键的,反之亦然。众所周知,华为的品牌名称在美国被误读,这种误读造成美国消费者对华为品牌有一种“陌生感”。这就是为什么日本轮胎公司使用“普利司通”作为公司名称进入美国市场:这听上去对可能购买他们产品的美国人来说更为熟悉。
适应不同的消费文化
另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是那些进入美国市场的亚洲企业未能提供让美国消费者满意的服务,因为美国消费者已经习惯于苹果公司和其它公司所提供的服务。
第二个普遍关注的问题是中文网站模型在使用上的自由化在西方并不适用。美国和欧洲的网上购物者习惯于一种截然不同的——简约的——网站设计,而不是亚洲电子商务平台纷繁复杂的商店首页和设计风格,例如阿里巴巴和淘宝。
这似乎像中国(或香港)的街景给人的印象——到处充满着广告当地服饰和当地企业的广告牌——然而,处于网络时代的亚洲,这样的街景似乎已经被在线平台所取代。
但同样,该问题也存在于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严肃电子商务公司,这些公司为了进入国外市场,重新设计它们的平台以符合西方购物者的需求。
不但如此,西方品牌还向阿里巴巴所有的天猫商城明确表示,他们将不会与天猫商城合作开通他们的网上商店,除非设计环境如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并真正落实到位。这还只是阿里巴巴遇到的在购物者和销售者的最基本需求方面的一个例子。
一个更大的问题是阿里巴巴是一个折扣平台——一些为其商品质量高(为了更高的价格)而感到自豪的西方奢侈品牌(特别是时尚品牌)将更不愿与阿里巴巴合作。这会造成合作中断,只有时间能证明这是否是一个长期问题。
中国消费者通过手机网上购物的经验仍超越美国。近年来,随着中国手机用户的增多,通过手机进行网上购物的用户数量已经大于那些使用个人电脑进行网上购物的用户数量。为了网上购物而研发的高端手机功能——阿里巴巴附带的支付工具支付宝——可以帮助阿里巴巴进入国外市场。
从其它企业的成功中得到启示
尽管企业类型不同,阿里巴巴却很好地借鉴了华为的成功经验。如今,华为在国外市场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电子企业也纷纷投入到发展中国家市场兴旺发达的海外贸易中,包括(但不仅限于)南非和东南亚,如总部设在广东省惠州市的电子企业巨头TCL。
与许多中国企业略有不同,阿里巴巴选择首先进入新兴市场,而不是直接进入美国市场。选择这种路线,对白标商品(家用电器)公司来说特别有效。
无论如何,这样大规模的跨文化、跨市场的商业冒险必然会吸引大量媒体关注。阿里巴巴此次大行动在一年后是否能取得成功,大家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