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有着“世界工厂”之称。(资料图)
中国日报网8月23日电(远达) 过去20年来,中国从农业经济跻身于世界工业大国之列,成为钢铁、水泥、冰箱和电视等产品的全球最大制造商,有“世界工厂”之称。据美国之音8月21日报道称,一家私有金融机构当天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制造业8月份的产量和订单减少,步伐放缓。有专家说,从长远来看,中国恐怕会失去“世界工厂”的称号,不过这也可能是好事。
根据香港汇丰银行公布的数据,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简称PMI指数)8月份为50.3,跌到今年5月以来的最低点,明显低于外界预期的51.5,而7月份的PMI为51.7。汇丰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分析师屈宏斌说:“这个数字显示,虽然经济仍在复苏,可是势头再次减弱。”
德勤管理咨询公司把中国列为制造业最有竞争力的国家,并且预计中国将在今后5年里继续名列前茅。可是,有经济专家指出,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迅速上升,中国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正在逐渐失去优势,中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里工资最高的国家。
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机构统计,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工资平均每年增长11.4%。21世纪初,中国工人的工资只有墨西哥工人的30.2%,而2013年,中国工人的月工资已经比墨西哥工人高出50.5%,比越南工人高出168%。专家指出,如果中国经济每年以7%的速度增长,5年后,人均收入将达到1万美元。
澳大利亚网络财经杂志《商业观察》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工资的迅速增长,影响着中国制造业的魅力。2000年,40%的耐克运动鞋由中国制造,13%由越南制造。而到2013年,中国制造只占30%,而越南制造的猛增到42%。
该文章说,即使外国公司把工厂搬到中国成本较低的中西部,也只是权宜之计,因为中国的劳力价格差距正在缩小。调查显示,中国东部沿海和西部省份的工资差距只有5%到6%,因此搬迁工厂带来的成本优势在一两年里就会消失。
专家指出,随着中国从低成本向中高收入国家过渡,亚洲可能会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以来的第三次工业大转移。第一次大转移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密集型工业从日本转向新加坡和韩国等东亚国家。1990年代发生了制造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第二次大迁徙。而中国经过20年的工业迅猛发展之后,世人将目睹第三次大转移浪潮。
中国有优越的基础设施、完整的供应链,以及技术良好的工人,虽然企业在短期内转移制造基地有困难,可是另辟蹊径已经是大势所趋。2012年,中国人的年工资是6500美元,比泰国和菲律宾高出30%,是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2到3倍,更是柬埔寨的5到6倍。《商业观察》的文章指出,不仅是外国公司,就连中国公司也会到海外寻找廉价劳力市场,这将给中国决策者提出新的挑战。
不过,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将推动中国的产业提升和经济转型,使中国经济从出口导向型转为以内需为主,从而减少中国经济对海外市场的依赖。
(编辑:严玉洁)
延伸阅读
马里兰大学商学院丁曼创业中心常务董事伊兰娜•法恩日前在《华盛顿邮报》网站刊发题为《经营处方:去东方吧,创业者们》的文章称,中国正在迅速改变,已不再只有血汗工厂的廉价劳动力,不再只是一个只会复制的世界工厂,技术和创新正在逐渐引导这个国家走向新的高峰。越来越多的外国创业者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中国经济仍在发展,增长的空间是无限的,机遇也是无限的...【全文】
印度新政府未来五年的施政计划基本拷贝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思路:1.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海外投资,加快大型商业项目审批流程,甚至允许外资100%控股印度国防企业;2.优先发展工业和制造业,将印度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中心”;3.通过加强与私人部门合作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4.优化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效率。
当今印度拥有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比较优势,又有着良好的民主监督。如果莫迪政府能将这两者的潜力都发挥出来,印度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并非不可能...【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