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8月13日电(涂恬) 高铁是中国创新能力的一张“明信片”,也是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制造”。中国高铁集自主知识产权与专利技术与一身,造价仅为国际平均成本的三分之一,还拥有史上最高规格的“推销员”,在中国领导人出访全球各大洲时被屡次提及。这样一款“产品”的出口,无疑具备非常深远的意义。
那么,如果从产品经营的角度来看,中国高铁出口目前的现状是什么?在向海外输出中国高铁技术与运营经验的同时,又该如何探索出高铁出口的“盈利模式”呢?
“本地化战略”助中国高铁跨出国门
很显然,向海外输出高铁与国内不同,除了复杂的地理情况需要考量之外,如何与当地政府、居民搞好关系,做到尊重当地法律法规风俗习惯以获得认可,也是中国企业必须要学习的一门课程。就某种程度而论,能否做好“本地化功课”,已经成为了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制胜关键”。
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已经主动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并积极开始尝试走“本地化”经营路线。
位于湖南株洲的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拓展东南亚市场。为确保做好当地市场服务,公司将于今年9月在马来西亚当地正式成立“东南亚铁路中心”,该中心将全面辐射东南亚地区,为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泰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提供产品与服务。
“东南亚的许多国家目前刚刚开始筹建新的铁路、购买列车,他们非常渴望得到来自中国的技术支持,辅助他们做好铁路日常运营、维护、员工培训以及其他服务工作。”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专访时,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清和表示。
据悉,即将落成的这一铁路中心将为当地提供800个就业机会,并能够覆盖机车生产、组装、测试、检修以及翻新在内的全套服务。
与此同时,由于包括马来西亚、印尼在内的许多东南亚国家拥有深厚的穆斯林文化背景,南车方面还专门结合当地需求“量身定做”了高铁列车。销往这些地方的列车均设有女性乘客专用车厢,车厢内还装有特殊定制的LED灯,这些灯能够为车厢内部环境添上一抹绿色。
此外,出口列车的所有电器原件也将使用无菌干燥技术,以加强列车的运营能力,适应南亚地区的热带海洋性气候。
“产品+维护”打造高铁出口新“蓝海”
高铁出口,远非“一锤子买卖”。出售列车固然有利可图,但列车的维护也可以成为具有盈利能力的市场增长点。而这种出售产品+提供后期维护的方式,或许才是中国高铁出口的新“蓝海”。
南车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以及耐久性,所有高铁列车均需要经过特殊检查以及每天日常维护,在列车投入使用后的一年、五年,以及十年三个时间段,列车还需要经过大规模的检修。这一工作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却是“钱途辉煌”。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今年3月发布的报告,2013年全球轨道交通市场的业务总量高达1880亿美元,维护服务占到了这其中的一半。
南车方面预计称,未来五年内,仅东南亚地区就将出现1100辆新列车的需求缺口,另外还有700辆列车将需要翻新服务。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而中国正在努力成为这里的产业主导者。
(编辑:信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