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助力拉美绿色发展

作者:丁刚、张卫中、颜欢、王海林、侯露露、范剑青、吴志华、李强、姜波 来源:人民日报
2014-07-13 15:48:19

  在巴西世界杯赛场之一的累西腓伯南布哥体育场旁,由中国英利公司制造的3650块太阳能光板闪闪发亮。这是巴西伯南布哥州的首个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达150万千瓦时,相当于6000名巴西人全年的用电量,可满足体育场30%的用电需求。体育场关闭时,项目所发电力将并入当地电网。本届世界杯的12个体育场共使用了27套英利制造的光伏系统。

  中国企业“为巴西的绿色发展打开了一扇窗户”“让绿色能源成为巴西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中国企业近年来不断加快进入拉美的步伐,并不断提升标准。

  一个又一个的中国标准,使中拉合作模式推陈出新,合作潜力不断释放。今年3月,中铝秘鲁分公司位于海拔4500多米处的铜矿突发泄漏事故,采石场遇到暴雨使得雨水外排。接到环境部门通知后,公司立即停止采矿活动,完善防洪设施。总经理黄善富告诉本报记者,铜矿两周就全部恢复正常生产,没有影响今年的经营计划,同时又使环保措施上升了一个档次。

  中铝秘鲁分公司开矿之前先为搬迁居民建新城的作法,更是超越了此前投资秘鲁的西方大型矿业集团,创立了社会责任的新标准,被秘鲁总统乌马拉称为“负责任的矿业发展模式”。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路易斯·保利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企业在拉美的角色正逐渐发生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除社会责任外,还有技术合作和本地化。

  在厄瓜多尔,中国公司在建设水电工程的过程中,将国际一流水准的技术与长期积累的中国经验相结合,成功实现了大型基建工程的技术转移。在巴西,中国车企将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与当地消费者习惯和环境气候相结合,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推进技术转移。在委内瑞拉,中委高科技合作的成果——“玻利瓦尔”通信卫星和“米兰达”资源卫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本地化”使中国企业扎根拉美的基础更加坚实。中铝秘鲁分公司的1600多名员工中,绝大多数是秘鲁人。三一重工巴西有限公司董事长袁金华对本地化更是深有体会,他告诉本报记者:“以前我们是只卖产品给巴西,现在我们要参与当地的经济发展。”连续几年,三一建起了配件库、生产车间,今年将实现100%的本地化率。“我们公司的本地员工已经达到75%,公司高层一半是本地人。”袁金华说。

  今年6月初,徐工集团首个海外全资生产基地——徐工巴西制造基地竣工投产暨产品下线仪式在巴西米纳斯州包索市隆重举行。包索市市长阿戈劳多·贝罗叶尼高兴地说,徐工建厂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大批就业岗位,也为当地经济带来广阔发展前景。“徐工让我们站在了中国这个巨人的肩膀上。”他说。

  投资与贸易两个轮子一起转,正在为拉美经济输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经济学家罗德里戈·卡韦萨不久前在委内瑞拉《世界报》上撰文说,最近这些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从对华贸易中得到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并且吸引了中国大量的直接投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与中国正是通过这种超越意识形态的务实合作,使两个大陆之间的经贸关系发生了巨大变革。

  (本报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圣保罗、布宜诺斯艾利斯、加拉加斯、墨西哥城7月12日电 记者丁刚、张卫中、颜欢、王海林、侯露露、范剑青、吴志华、李强、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