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专业就业前景惨淡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05-14 14:24:52

对外汉语专业就业前景惨淡 

加塞·博阿滕(Osei Boateng)是一名在江苏大学学习汉语的加纳籍学生,3月,他参观了江苏省镇江市的一家社区剧院,图中为他在展示京剧脸谱。(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5月13日电(记者张玥、孙晓晨) 4月底,李果(音)完成了在秘鲁一年的汉语教学志愿者工作,回到了中国首都北京。

她今年26岁,是北京语言大学的在读硕士研究生,将于今年7月毕业。

今年是李果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第七年了,但是她还没有找到全职工作。

“到目前为止,跟我住在同一宿舍楼层的女生——她们也都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找的都是与教师职业无关的工作,”她说道。

“她们中大部分人找到的工作都和专业方向不对口。”

1985年,北京语言大学成为教育部批准的全国最早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原名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四所高校之一。

现在全国已有342所高校开设此专业。到2012年底,全国有63933名学习此专业的学生。

施家炜是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系的前系主任,同时也是该专业的一名教授,她说,过去三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就职的工作与专业方向对口的人数只占了不到10%。超过40%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很长时间以来,这个专业在文科生中很受欢迎,吸引了很多杰出的考生,”她说道。“但我们确实在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方面存在问题,特别是对本科毕业生而言。”

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容易找工作的现象,施家炜给出了两个原因。

“第一,这个专业旨在为外国学生培养汉语教师。然而,在任何一所高校获得教师职位都是极其困难的。大多数高校现在都要求应聘者要有博士学位。第二,很多学生毕业后由于签证问题不能如愿到海外工作,也因为他们没有其他国家相关的教师资格证。

九十年代中期,施家炜被北京语言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录取。2007年,李果被河南省郑州大学的同一专业录取。入学注册时,她们对这个专业都有相似的看法,包括这个专业既重视英语又重视汉语。

但是施家炜说,情况已经改变了。过去,大多数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都是英语为母语的成人,而现在是小孩比较多。这意味着,教学技能需要有所不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同时还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背景,包括不说英语的人。

2013年10月,在一场关于改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的研讨会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周上之教授说,此专业的课程应该更关注英语以外的语言,而不是仅仅开设汉语和英语课程。

在国外大学找到教师职位非常困难,但是一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愿意在私立语言学校成为汉语教师。很多学生也意识到,比起硕士学位,私立语言学校更看重教师的经验。

“天井·越洋”是北京一所私立语言学校,其总经理格德·朔伊贝(Ged Scheuber)已经招聘汉语教师超过一年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招聘的所有老师几乎都有此专业的硕士学位,”他说道。“然而,这不一定意味着他们能胜任工作。我们强调的是教师培养学生自信说话的能力。有经验的教师能准确指出外国人学汉语时可能感到混乱的地方。”

而且,一些在中国的外国学生和移居者仍然很大程度地依赖自学来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

梅格达莱纳·洛克兹斯卡(Magdalena Lowczynska)今年31岁,是一名在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学习汉语的波兰籍学生,他说,学习一门语言更重要的是将其应用于真实生活对话中,而不是记忆词汇和语法。

为了帮助更多此专业的学生可以有机会到国外工作,两年前,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的大学启动了一个合作项目,通过此项目,中国学生能够得到当地的教师资格证。这将使他们有资格成为在美国工作的汉语教师。

北京语言大学的施家炜教授说,北京语言大学也与美国进行着类似的合作项目。

(编辑:许雅宁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