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亚洲支点动摇 美国作茧自缚?

作者:克里斯托弗 希尔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3-10-30 13:46:49

  新加坡《联合早报》29日刊载《奥巴马的反教条行动(The Obama Anti-Doctrine)》一文,文章指出,虽然被外界视为资源和注意力从中东战争和其他紧迫挑战向亚太地区无限机遇的期待已久的转移,但美国备受赞誉的新战略支点立即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后果。新世界格局的可靠性和可预见性已经让位给快速变化的重点和变幻无常的承诺,更可悲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并不是身处危机的国家,而是美国。

  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总统奥巴马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放弃参加在印尼巴厘岛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集中精力处理美国国会的政治问题。不过决策虽然正确,但却在事实上再次让人们注意到东亚地区越来越普遍的限制:“支点”到底是怎么回事?

  虽然被外界视为资源和注意力从中东战争和其他紧迫挑战向亚太地区无限机遇的期待已久的转移,但美国备受赞誉的新战略支点立即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后果(这是政策不连贯且表述不清晰的必然结果)。

  首先,有人认为美军撤出伊拉克和阿富汗实际是美国中东利益衰落的标志。奥巴马政府一直尽全力消除新支点出人意料的后果,政府“幕后领导”一词的设计者只是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其次,很多欧洲人认为亚洲支点的潜台词是削减美国对大西洋联盟的投入。虽然有些欧洲国家较好地维护了欧美协商及承诺机制,但欧洲领导人对战后安全结构的动摇已经表现出越来越明确的关注。

  可以肯定,欧洲人同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迫不及待地退出阿富汗,北约行动就是证明。但欧洲金融危机和美国长期政治裂痕所造就的欧洲-大西洋结构越来越强的不稳定感令人们很难保持乐观情绪。

  最后,明确支点目标(美国确认亚洲现在是世界经济中心)的努力从一开始就已经落空。奥巴马连任后似乎渐渐偏离了所谓的亚洲支点,而更加趋向于“恢复原状”。国务卿约翰?克里重启阿以和平进程的努力是一项值得称道的举措。

  但如果说2010年年底在北非和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和其它地区的一些国家发生的一系列动乱对我们有所教益,那就是中东真正的裂痕与其说是因为以色列,还不如说因为阿拉伯世界不断加深的世俗——伊斯兰鸿沟和什叶逊尼派别间越来越激烈的宗派争斗。以色列只是总体格局中的一小部分内容。

  最近由于突发事件的驱动,又发生了美国为结束叙利亚内战,在化学武器袭击造成至少1400人死亡后逐渐转向与俄罗斯合作。

  所有这些都提出了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美国是否真的需要从总体上设计外交政策?如果唯一的结果是降低其外交政策的可靠性和可预见性,甚至更糟,招致别人的误解,那么答案当然是不需要。

  新世界格局的可靠性和可预见性已经让位给快速变化的重点和变幻无常的承诺。更可悲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并不是身处危机的国家,而是美国。

  现在,奥巴马似乎面对国内问题时有了短暂的喘息机会,这也许是他确定美国外交政策重点并明确美国执行计划的绝佳时刻。亚洲支点究竟是否可行?美国在中东的目标是什么?美国是否想要扮演恃强凌弱的非政府组织,喋喋不休地指责朋友和批评者他们为什么不更像美国?

  现在是奥巴马纵观全局的时刻。他的政府仍有三年任期,全世界都在等待、观望、坦率地讲,充满了疑惑。(克里斯托弗希尔)

(来源:中新网 编辑:党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