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对中美关系最近十几年的研究,中国民众基本认同美国发达的社会、文明和高质量的生活;对于接受美国文化、与美国人通婚、交友,中国民众也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在感情上,2006年以来的8年间,中国民众对美好感度大致保持在50%以上,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也大致如此;在经济上,中国民众都已将美国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伙伴,连续12年都排在榜首,作为旅游目的地、商品供应地、跨国公司管理模式的来源地,在中国民众看来,美国绝对是极有价值的经济合作伙伴。因此,基本上我们可以认定,中美民众对双方关系的共识确保中美关系的大格局不会改变,区别只是竞争多一些还是合作多一些。
但在合作的大局下,中美两国民众的民意其实有着短期内难以克服的认知差。纵观近些年来的中国民众对美态度,中国的历史与政治传统使得中国公众在国际关系方面对政治会有较多关注,如售台武器、西藏、人权、钓鱼岛争端等问题,这在零点调查中得到了验证:美国政治行为对中国民众对美民意形成的影响力达到40%。尽管当前中国民众在慢慢适应如何去做一个大国,如面临很多的批评,质疑甚至诽谤等,但对历史的维护、对国家的保护意识仍然很强烈。因此,在重大政治问题上,刺激中国民众底线的行为会激起很大的反弹。奥巴马于2011年底宣布美国外交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后,使得过去10年来的相对平静被打破,尽管美国一再申明无意对抗中国,但其很多外交和军事行为让中国民众感到威胁。
在具体的国际事务上,中国民众认可中国政府投入更多精力,这是中国民众拥有大国心态的一个重要进步。但这不可避免的会与美国产生分歧。比如在朝鲜、伊朗、环境保护等问题上,中美之间的分歧不断显露出来。2013年中国领导人同时接见以、巴领导人也会引起美国政府的疑虑。其实就奉行儒家传统,讲究韬光养晦的中国民众来说,也并不认可美国看似“处心积虑”的全球干预行为。根据零点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的调查,中国民众对美国的第一印象都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分别为21%和26%)。中国民众的系列态度使得中央政府在考虑对美外交时,要将政治话题放到格外重要的位置上。如对于中日争端,督促美国明确表态,而不是模棱两可的态度。
反观美国民调机构如Pew,Gallup等的调查数据,美国民众更多关注的是中美之间的经济问题,如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及经济交往对于美国人就业、生活的影响。在美国经济持续性低迷,美国民众失业率增加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反而会导致美国民众的误解,引发不必要的抵触情绪。在中国,与公众在政治或战略安全方面比较谨慎不同,在中美经济摩擦、分歧和争论时,中国民众开始以一种更冷静、灵活的方式来处理,民众开始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希望在合理、合法的游戏规则内进行经济争论,并以此实现中美双方的互惠互利。如根据零点的调查结果,对于2010年沸沸扬扬的美国对华征收惩罚性关税行为,将近四成民众表示可以接受,而非几年前“一边倒”的不可接受论。再比如对于中国经济崛起问题,中国民众认为中美是非零和博弈,中国经济崛起的最大受益国将是美国(35.3%);但根据Pew Research2007年的调查,对于美国公众而言,中国经济崛起更多是一件坏事情而不是好事情(分别为45%和41%),这一问题比2005年时还更加严重。
所幸,在中美关系上,中国社会存在着一种自动调节力量,这就是社会精英。根据零点多年的调查结果,民众与社会精英对于中美关系的看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相较而言,社会精英对政治问题并没有像民众一样处于极度关注状态,而且认知更加理性,他们更多关注的也是经济问题。恰好在中国,社会精英对于民众的影响力较为明显,这对于民众对美民意的多角度塑造有很大作用。
两国民众对于彼此的认知偏差,其实是有着各自的文化和心理传统的,如中国民众的集体主义观念,大局观等,美国民众的自由和个人主义传统等。这些客观事实都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因此,保证中美关系继续沿着合作的大局往下走,首要之举还在于互相理解,保持应有的尊重,懂得妥协的行为理念。其次,促进中美两国更多在能够增进共同利益的具体领域里合作。更多的控制分歧并将分歧弱化。否则,偏差如果扩大,中美民众几十年之间建立起来的信任有丧失之虞。而信任的丧失,产生的后果之一就是认识的僵化。如果这样,中美关系的发展将会不堪。
(来源: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副总经理姜健健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