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青年用DV记录老北京点点滴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2-08-04 16:42:16

20岁的Markbradley Kitay是埃默里大学戈伊苏埃塔商学院的大二学生,他从没想到过自己有一天会来到北京拍摄一部关于这座古老城市的短片。

“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北京十分宏伟,它历史悠久,同时却有很多新的东西在这里不断出现。”他说道。

Kitay 是参加2012 “看北京” 中美青年暑期DV计划的十名美国人之一。他们是来自波士顿大学和埃默里大学的在校生或毕业生,在北京从7月9日待到7月21日,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十位中国大学生一起合作拍摄了十部关于北京的视频短片。

这些DV于7月22日在北京首映,题材包括中国茶艺、太极、以及瓶装水等。

Kitay的作品是关于回收瓶装水瓶子以及这些瓶子如何影响捡瓶子的人和其他人的生活。

“我想从多角度去讲述一个瓶子的旅途,包括小贩和拾荒者。”他说道。他6月1日来到北京参加埃默里大学的一个项目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该项目结束后他便参加了“看北京”的项目。

“我在美国都是喝直饮水。但来中国后发现很不一样,这些曾经装着茶、咖啡和水的瓶子到处都是。这也是我第一次摄影。我非常兴奋,我想感谢我的中国伙伴卢文莹,因为我从她身上学到好多中国文化和摄影技巧。”Kitay说道。他在大学期间经常参演校园电影节的短片,但从来没有拍摄过DV。

他和卢文莹一起拍摄了许多北京的地标性建筑,比如天安门、鸟巢和天坛等。

“我觉得捡瓶子的人是在保持街道的整洁,但有些人认为他们只是捡垃圾的。拍摄对我来说有点难因为我不是学电影的。但卢文莹告诉我很多关于电影方面的知识,比如拍摄和剪辑。”他说道。

21岁的卢文莹是北师大大三学生,她认为Kitay的选题都比较特别和有深度。最开始他想拍摄一个关于面子的短片,但因为太难拍摄所以就放弃了。

他们两个在拍摄期间去了垃圾回收站,这对他们来说都是头一次。

“这对我来说真是大开眼界。”卢文莹说道。

王晶心今年19岁,是北师大大一的学生,她也在拍摄期间看到了一些从来没注意过的中国现象。

“我以前从来没有时间在一个传统的中国饭馆里仔细观察过。”她说道。

她所参与制作的这部短片名为《食韵》,是在前门大街的贾大爷卤煮店拍摄的。她的美国合作伙伴是20岁的Scott Rosenkrantz是波士顿大学的电影电视专业毕业生。

“这部电影是从我这个老外的角度来讲述老北京的饮食习惯,比如如何做卤煮火烧,以及对中外食客做一些对比。食物使得不同的人和中西文化在这里聚到一起。” 他说道。

但他觉得自己的短片还有改进的余地。

“因为我对北京饮食文化知道不多,所以我难以捕捉到一些细节。如果时间再多一些,我肯定会做得更好。我了解了好多中国的历史,回国后会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Rosenkrantz 说道。

王晶心说她也从合作中受益颇丰。

“我们十分尊敬对方。和一个外国人做合拍片是难得的经历,我自己的英语口语也得到很大提高。”她说道。

“看北京”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于2011年首次举办的,目的是为了从美国视角来展现中国文化。

“这些年轻人做得很出色。我们想把‘看北京’做成品牌,用现代的方式来推广中国文化。视频既直接又简单。”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教授说道。

(来源:中国日报网 许琳 编辑:陈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