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叙利亚同意阿盟观察团入境:进得门来继续磨

作者:chenrong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1-12-21 08:11:52

12月19日,叙利亚代表、副外长费萨尔•梅克达德在埃及开罗签署协议,同意阿盟观察团进入叙利亚,此时上距阿盟正式终止叙利亚会员国资格1个月零3天,上距叙利亚“原则性同意”接受阿盟观察团入境1个月零17天,上距阿盟决议对叙利亚实施制裁不到1个月(11月27日)。

阿盟两次针对叙利亚当局的压倒性决议,其直接理由正是叙利亚不肯“无条件”接受阿盟观察团入境,并迟迟不兑现承诺,签署允许阿盟观察团进入叙利亚的协议。叙利亚方面则一直表示,他们早已同意观察团入境,之所以不签字、不放行,是因为对其中若干条款不满,包括观察员人数、活动时是否必须由叙利亚官方派人陪同,以及是否具有在叙利亚境内活动的“绝对自由”,等等,叙利亚官方认为,这些条款涉及本方主权,必须“修改”,而阿盟方面则以“涉及原则性条款”为由加以拒绝,理由是倘若按照叙利亚方面的要求修改,则很可能如以往那样受到官方诱导,而无法直接了解真实情况。

那么,1个月前一方“不改就不签”,另一方“不签就不依不饶”,一副互不妥协的姿态,何以没过多久便出现转折?

阿盟对叙利亚的一系列动作,相当于阿拉伯“家长”对一个家庭成员的惩罚,政治意义远大于实际作用,令叙利亚在国际社会上更加孤独,也加大了其遭到安理会决议谴责、制裁的概率,这对于大马士革而言是十分严重的威胁,因此即便双方对立情绪最严重的阶段,巴沙尔也并未关闭妥协的大门。叙利亚所最担心的,是阿盟“拉偏架”,“海合会”唱主戏的阿盟,很可能会派出个充斥逊尼派瓦哈比教派信徒的观察团,担心这样一个“逊尼派观察团”一旦进入同教派、同源流的反抗中心“逊尼派铁三角”,会随时演化成一个后患无穷的“木马团”,且出于维护政权权威的考虑,不愿签署城下之盟。如今的协议条款正如马克达德所言,“接受了叙利亚3/4的意见”,包括将原定500人的观察团缩减为100人,叙利亚方面提供“安保人员”陪同,不允许进入冲突以外地区和核设施等国际原子能机构先前要求进入的区域,以及协议效期1个月,每个月都需续签等,这些措施尽管未必保险,却至少可以将观察团的活动范围、能量尽可能置于叙利亚官方耳目下,减少其“木马化”风险。

不到一个月里,阿盟从“原则性条款不妥协”到大部妥协,同样耐人寻味。

尽管阿盟“家法”令叙利亚官方承受更大压力,但这个压力既不足以让阿萨德停止镇压,又不足以令其丧失国内控制力。大部分阿盟成员国同意“家法”,初衷是尽快平息叙利亚境内的暴力流血事件,但近1个月来,受到鼓励“不与阿萨德政权对话”的反对派和被激怒的巴沙尔变得更加互不妥协,冲突有激化的趋势。这迫使大部分阿盟成员国开始重新考虑策略,力图回到“鼓励叙利亚双方对话”而非“剥夺大马士革政权合法性”的基调,如此一来,所谓“原则性条款”自然也不妨妥协了。不仅如此,叙利亚信息的闭塞,可靠消息来源的匮乏,令阿盟各国十分头疼,如果观察团迟迟不能入境,他们就只能继续任由在消息真实性方面同样乏善可陈的大马士革和反对派信口开河,100人的有限制进入虽不理想,总比500人根本进不去强得多,毕竟条款中还给记者随行开了个不大、但总算有的口子。

既然是个各让半步的协议,今后势必仍会“慢慢磨”。

首先,观察团的构成就会成为大问题,叙利亚方面肯定不希望“海合会”方面派员太多;其次,“安保陪护”的定义和什么是“冲突以外区域”概念,势必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当然,“1月1签”的形式,也几乎毫无悬念会变成“1月1磨”。

阿拉伯世界素有重谋略、妥协多变数也多的传统,而巴沙尔在大半年的艰难岁月里,也不止一次展现了敢妥协也敢翻脸的一面,12月19日的协议让阿盟观察团得以被放行,但这恐怕只是把“关起门来对面磨”,变作“进得门来继续磨”而已。(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陶短房 编辑:孙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