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光环需要我们反思

2009-12-09 16:13:19

Get Flash Player

中国日报网:聚焦全球时事,解读中国外交,欢迎收看本期的《外交讲坛》:中国外交2009年终盘点——倾听中国声音。今天我们非常有幸请到了两位嘉宾,一位是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华大使您好。一位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嵎生,王大使您好。

今天非常感谢两位能来到演播室,为我们共同点评一下2009年中国的外交亮点与面临的挑战。

中国日报网:刚才听华大使提到了“中国制造”这个词,最近商务部为了宣传“中国制造”,在美国如CNN等国际主流媒体专门投放了一则时长30秒的广告。华大使您认为这个广告对帮助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有什么作用?

华黎明:“中国制造”对世界的冲击确实很大,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吸收了大量的国外资金、技术,甚至人才,抓住了经济发展的机遇。用30年的时间,做了别人需要100年、200年才能做到的事情。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生产了大量的工业制造品,而且其中一大部分就是发达工业国家产业转移到中国来的产业。这些产品在中国制造了之后出口到西方国家,出口到世界各个地方,于是出现了“中国制造”。世界和中国都没有准备好这样的局面出现,13亿人口的大国,突然在短短的30年时间出口的产品像潮水一般涌到世界各个地方——美国、欧洲、日本和世界上很多发展中国家。这对世界市场有一个冲击,无论在视觉上、听觉上,还是在消费观念上,都有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对很多国家的产业造成了冲击,会损失很多人的利益,这样对“中国制造”有很多的限制,中国加入WTO之前通过关税限制我们,加入WTO之后又采取非关税壁垒的贸易,比如说反倾销、质量问题、环保问题……种种的借口限制中国产品的出口。

我们推出这样一个广告很有必要,广告的核心是“中国制造”同世界一起,也就是说“中国制造”是包含在全球化因素中的,产生了中国的产品。中国之所以遭到很多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打击,还有一个原因是需要我们自己反思的,就是我们的产品需要更新换代。中国的出口产品里大量地使用了外国的知识产权、外国的软件,而且在产品的质量方面不是属于最高档次,其中还有自主产权的部分,但比较小。别的国家可以在抵制你的产品之后找到别的替代品,过去日本在80年代以前也是这种状态。到了80年代之后日本走了创新的道路,他的技术产品质量提高了,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打击可能性就比较小。因为他的质量比较高,市场就需要,中国的出口产品最后的解决之路还在于我们自己,要增加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中国制造”本身就说明中国在发展,中国在前进,前进中遇到了个问题。想想看30年以前有会提到“中国制造”吗?有人会对中国进行贸易保护主义吗?贸易保护主义本身就说明中国发展了。

中国日报网:也正如华大使所说,今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行贸易保护主义。今年也是中国入市的第8个年头,中国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保护自身利益方面有没有什么新的策略和经验?

王嵎生:经验中国在逐步的积累,为什么说我们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呢,从很多方面说中国是一步一步在学习中发展,需要从不断学习中前进的。(谈到)贸易保护主义,我在APEC工作6年深有体会。(当年)西方老牌的发达国家,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欧盟的一些国家,他们非常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美国的一个战略报告最重要的战略性要求,目的就是为美国的资本和美国的货物在全世界通行无阻创造最好的条件,一切妨碍这个条件的都要扫除。

现在倒过来了,3年河东转河西,人家说3年河西转河东了。在APEC工作时,我们不断问他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很多成员也都问美国,问加拿大、澳大利亚,2010年完成贸易投资自由化,把你们的行动路线图拿出来看看,但他们现在尽量回避。让我们做的时候却是咄咄逼人,变化是很大的,反映了双重标准问题。双重标准是非常自私的,只要有利于他们的就实行,不利于他的就倒过来了。

中国日报网:除了提高产品质量,我们在运用世贸组织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法案方面有没有什么进步?

华黎明:那是肯定的,因为我们已经加入了WTO,要充分利用WTO的游戏规则为我们国家的利益服务。但也有一个问题,WTO就像打官司一样,诉讼程序是很长的,如果提出了一个贸易保护主义,比如轮胎特保案,我可以在WTO里起诉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但是调查审查最后得出结论可能数年的时间,我们的利益已经没有了。法律上的诉求这个武器一定要利用起来,用这个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但这不是唯一的办法,还要想其他的办法来保护我们自己。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