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问特多 河南洋媳妇著作被当国礼送主席

来源:大河网
2013-06-04 15:56:20
分享

  定居郑州13年 洋媳妇烩面胡辣汤都能吃

  一说妻子,朱伟就微笑。

  朱伟说,1996年,作为特多共和国到中国的第一个留学生,桑丽莎来到了北京。一天,学校组织他们看《梁山伯与祝英台》,桑丽莎去了。当时自己的公司就在演出场地附近,下班没事,他也去了。

  俩人不期相遇,一见钟情。

  2001年,桑丽莎跟着他回到郑州,开始了在河南的生活。如今,他们有了两个儿子,大儿子12岁,小儿子10岁。

  “她在中国有很多朋友,春节经常跟我走亲戚。”朱伟说,来中国10多年,桑丽莎的饮食习惯已经很适应了,喜欢吃酸菜鱼,辣的能吃,花椒得吃磨成粉的,河南的胡辣汤和烩面,他们也常去吃,但在家里,还是自己做饭多一些,桑丽莎“只会炒几个简单的菜”。

  未来将更多从事推介河南文化方面的工作

  结婚后,桑丽莎和朱伟一直从事外贸生意,将自己国家和中国的一些产品互销。工作的间隙,桑丽莎经常参加一些交流工作。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她曾担任加勒比共同体联合馆的馆长,这次被当做礼物送给习近平主席的童话书《皇帝、新娘与龙袍》,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版的。

  这本书的内容,是桑丽莎给自己孩子编的故事中的一个,最初只是为了哄孩子随意编的,没想到“大受欢迎”,不仅孩子喜欢,朱伟也觉得很好,桑丽莎就和朱伟一起,分中英两种文字出版了这本书。

  “因为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在很多外国孩子的印象里,中国的‘龙’一直是凶恶的象征,桑丽莎来中国后,对龙的寓意和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她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其他国家的人民,重新认识“龙”和中国文化,而这项工作,应该从孩子阶段开始。”朱伟说,他们准备将这本书的内容改编成3D电影,现在已经开始着手筹备。

  河南文化产品走出去应多换位思考以适应水土

  朱伟说,现在,包括河南在内的很多中国文化企业的产品走不出去或者走出去反响不咋样,主要是缺乏对当地消费者对文化产品消费的心

  理、习惯的了解,以为将汉字直接翻译成英语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完全不是这个样子。

  现在河南的文化企业非常多,他建议从业者将自己的产品往外推时,一定要充分调研目标地的居民的消费方式和习惯,缺乏对客户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的了解,“中国式英语”将我们的产品翻译出来,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来源:大河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