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支持系统的A型架吊着潜水器在后甲板缓缓由母船内侧摆向外侧,慢慢地向海面布放。忽然,在布放到距离水面高2米~3米处,水面支持系统出现故障,布放工作停止了。唐嘉陵和张东升顿时紧张起来。
崔维成却笑呵呵地说:“不要紧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把紧张留给外面的同志吧。”于是,3人在舱内开始讨论潜水器操作的技术问题,心情慢慢地放松了下来。
9时34分,故障排除,潜水器开始在海水中下潜。意想不到的是,通讯信号又出现了干扰,15分钟后,信号完全中断。
10时01分,海试指挥部考虑到安全问题,没有让潜水器在海中停留太长时间,回收上船。
崔维成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总的体会是,下海后遇事不要慌张,要沉着冷静,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遗憾的是我没有接受操作培训,否则,真想驾驶它去深海遨游。”在接下来每次冲击新的深度时,崔维成都是第一个下潜。其他人开玩笑地称他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崔维成心里明白,他作为“蛟龙”号的主要设计人,不能把可能的危险丢给别人。
2012年6月15日6时50分,崔维成与试航员叶聪、杨波身着潜航服,进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球形舱内,准备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开始7000米级海试第一次下潜。
这是“蛟龙”号第一次接受如此深度的检验,能不能达到预定目标,会不会出现意外情况?崔维成的心一直悬着,毕竟实际海试与陆上的水池试验不一样。
“布放潜水器!”7时12分,随着现场总指挥刘峰的一声令下,“蛟龙”号被布放入水。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