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后遗症普遍存在
突尼斯只是发生动荡的西亚北非国家政局混乱的一个缩影。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四国政权更替后,陆续进入了政局动荡的新阶段。
如上所述,在突尼斯,虽然伊斯兰复兴运动赢得议会最多席位并组阁,但复兴运动执政后在改善民生和降低失业率等方面乏善可陈,民众对其支持率在下降。西方国家也对突尼斯政治的伊斯兰倾向和保守政策表示担忧。
穆巴拉克下台后的埃及在2011年11月进行了议会下院选举,代表伊斯兰势力的自由与正义党赢得总席位的近一半,成为下院第一大党。但一年多来埃及局势持续动荡,街头抗争不断发生。2012年6月,穆斯林兄弟会下属的自由与正义党领导人穆尔西出任埃及总统。虽然穆尔西在限制军人干政、组建专家政府等方面有所建树,但他干预司法和急于巩固总统权力的做法引发国内世俗势力和民众的强烈反对,开罗解放广场的群众集会和抗议不断发生。与此同时,埃及的经济状况仍不见好转。根据埃及官方的统计数字,2011年埃及失业率达到11.9%,为10年来最高,失业人数为310万,许多人是在动荡后丢掉工作的。其中作为埃及支柱产业的旅游业遭到了重挫。埃及官方称,2011年来旅游的海外游客同比下降了35%;2012年埃及的旅游复苏和收入仍然没有达到预期。
利比亚于2012年7月选出200名国民议会议员。8月,利比亚国民议会选举穆罕默德·马贾里亚夫为利比亚国民议会主席。国民议会随后正式接受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的权力移交,成为利比亚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负责利比亚的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但是,此后利比亚出现了与突尼斯类似的政府“难产”状况。沙古尔组阁失败后下台,接替他组阁的扎伊丹获得国民议会通过。但是,激烈的党派利益和地区利益之争,使利比亚离建立稳定的、消除部族对立的国家政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放眼利比亚全境,中央掌控乏力,部落冲突不断,各种抗议活动频发,枪支泛滥,加上恐怖组织乘虚而入,伊斯兰极端势力兴起,利比亚安全局势堪虞。
相关文章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