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暴恐,尤须防患于未然(图)

来源:人民日报
2014-07-24 00:00:00

反暴恐,尤须防患于未然(图)

2013年6月,韩国军队和应急人员在仁川进行反恐演习。人民视觉

反暴恐,尤须防患于未然(图)

2014年5月,郑州警方在高铁东站举行反暴恐实战演练。人民视觉

反暴恐,尤须防患于未然(图)

  2013年5月,以色列举行大规模演习,测试部队应对非常规武器袭击的准备能力及城市的应急能力,军方、警方、消防、紧急服务部门均出动参演。人民视觉

反暴恐,尤须防患于未然(图)

2013年8月,英国西米德兰兹郡举行警察应急训练演习。人民视觉

  暴力恐怖袭击的发生往往令人猝不及防,造成的恶果更是难以估量。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保障应急处置机制高效运行,是各国反暴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追求的目标

  当前,暴恐突发事件日益呈现目标广泛化、恐怖组织结构分散化和小型化、恐怖分子本土化和草根化、恐怖活动组织简单化、恐怖袭击运作游击化等新特点、新趋势。经历过2001年“9·11”恐怖袭击、2004年西班牙马德里“3·11”地铁系列爆炸、2005年英国伦敦“7·7”地铁连环爆炸、2010年俄罗斯莫斯科“3·29”地铁爆炸、2011年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爆炸、2013年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等一系列严重暴恐突发事件,西方国家不断完善反暴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这些国家普遍建立了权威、统一的反恐强力组织机构,如国家安全委员会(或安全会议),作为国家安全事务的最高决策和协调机构,同时动员和协调包括军队、外交、警察、情报、海关、交通、金融、商贸、能源、医疗等多个部门的力量共同应对。

  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强化反恐风险治理与应急准备职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西方国家反暴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普遍重视采取主动预防措施,尽最大可能将反暴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9·11”事件后,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工作重心从传统的犯罪调查调整为预防大规模犯罪和恐怖事件。机场方面,所有登机乘客根据个人信息分成不同的威胁等级,进一步强化了对机场的安全检查力度。在重点目标安全保卫方面,加强了对军政机构、大型基础设施、信息中枢、银行金融机构、运输网络、油气储运系统等的安全防范。同时,加大反恐培训和演习力度。

  2008年,美国国土安全部成立风险管理与分析办公室、风险指导委员会,以强化联邦政府国土安全风险治理。2010年10月底,在两架飞往美国的飞机上,装有炸弹的包裹被成功截获,这是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强化国土安全风险治理的重要成果。

  2011年3月,奥巴马总统签发《总统政策第8号指令》,进一步明确要以能力建设作为美国应急准备制度的核心。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恐怖袭击发生后,警方、消防和医护人员等应急力量迅速到达现场,从爆炸信息的发布到社会秩序的维护,再到大规模的协同抓捕,美国相关部门在实战中响应迅速、配合娴熟,显示了美国以目标能力建设作为应急准备工作核心的成效。

  英国也在外交和国防政策、国家安全项目和战略工作、安全和情报、网络安全、紧急事务等5个方面开展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或评估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安全重点或隐患。为了加强对风险治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德国联邦政府专门成立了“联邦风险分析与公民保护”指导委员会。2010年,德国颁布了《公民保护中的风险分析方法》,指导联邦、州及地方政府开展风险分析,成为德国加强风险治理工作的里程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