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国南极科考35周年大事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1-12 16:58:47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国南极科考35周年大事记

2014年12月3日晚,直升机在“雪龙”号旁吊运货物向中山站运输。南极已进入极昼天气, 作业时间可达12小时。 经过连续3天的艰难破冰,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的“雪龙号”科考船日前穿越普里兹湾,抵达中山站外陆缘冰地带。部分队员已经坐直升机抵达中山站,与第30次中山站越冬队员顺利“会师”。 (新华社记者 白阳摄)

中国日报网1月12日综合 中国的南极科学考察事业起步于1980年。1980年1月12日,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登上了南极大陆,在南极探险和开发史上隆重地写下了“中国”的名字。1984年11月,中国首次派出国家南极考察队,并于1985年2月,在乔治王岛建成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基地——长城站。1998年11月,中国首支东南极考察队踏上征程,并于次年2月在东南极的拉斯曼丘陵上建成了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基地——中山站。2009年1月,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内陆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成了中国首个南极内陆昆仑站。昆仑站目前是度夏科学考察站。2014年2月,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完成建设,主要在南极夏天使用。截至2015年1月,中国已成功组织了30次南极科学考察,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已抵达南极维多利亚地难言岛,全面铺开维多利亚地基础测绘等工作,为我国在南极地区建设第五个科学考察站作前期准备。

从1980年1月12日算起,截至2015年1月12日,中国南极科考已走过峥嵘光辉的整整35年。一个个难忘的历史节点串联起中国人在这个“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探索未知的足迹:

1980年1月,中国科学工作者首次登上了南极大陆,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的起步。此后,我国极地考察事业迅猛发展。

1983年6月,中国加入《南极条约》。《南极条约》是为保障和促进南极洲和平利用、科学考察自由和国际合作而签订的国际条约,由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苏联、英国、美国、南非于1959年12月1日在华盛顿签订。1961年6月23日生效,无限期有效。

1984年11月,中国南极科考队乘“向阳红10号”船首赴南极。12月31日,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王岛,并举行长城站奠基典礼,第一面五星红旗插上了南极洲。从这一年起,中国每年派出考察队前往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1985年2月,中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在南极乔治王岛落成,结束了中国在南极没有考察站的历史。

1989年2月,中国在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建立了中山站。此后,中山站历经多次改造扩建,成为中国在南极重要的科研和后勤支撑基地。长城站和中山站均为常年科学考察站。

1997年,中国开启了前往南极内陆冰盖考察的序幕。1998年,中国首次开展对南极格罗夫山的考察,第一次从这一地区带回陨石样品。

2002年,中国第19次南极考察历时121天,是中国历次南极考察时间最短的一次,首次在南极埃默里冰架钻探成功,并收集了大量陨石,在南极冰盖研究、地质研究、陨石研究和南大洋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5年1月,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确认找到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

2009年1月,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内陆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成了中国首个南极内陆昆仑站。昆仑站目前是度夏科学考察站。

2014年2月,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完成建设,主要在南极夏天使用。此外,中国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再建一个南极常年科学考察站。

2015年1月,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东经163°46.0’、南纬74°54.7’的罗斯海首次发现新锚地,“雪龙”号在南极海域多了一个“新家”。今后,我国将在罗斯海岸边的维多利亚地难言岛上新建第五个科学考察站。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员正在难言岛上进行建站前期准备工作。

中国南极科考的跨国合作

2014年11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澳期间,中澳签署南极合作谅解备忘录,两国宣誓将深化两国在南极科考的合作。在执行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任务途中,“雪龙号”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停靠补给。在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双方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

根据签署的备忘录,将会建立一个联合委员会,每两年召开一次,监督双方的合作。澳大利亚南极事务局也表示将会建立一个针对南极的环境、政治、科学和业务合作的机制。此外,根据合作备忘录,还会建立一个供政界和学界关于南极事务交流的平台,澳大利亚也会成为联系南极的一条渠道。

针对中国南极科考的跨国合作,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国际处处长陈丹红介绍称,从多边合作上讲,中国基本上和所有南极考察国家都有合作。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现在有50个缔约国,还有其他一些南极的国际组织,通过这些机制,大家不断合作,共同推进对南极的治理以及科研后勤等多方面的合作。

从双边合作上讲,中国和主要的南极考察国家,不论在双边还是多边平台都有合作。我们与很多国家签署了双边协议,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美国、俄罗斯、英国、韩国、日本、智利、秘鲁、阿根廷,等等。同时,在多边的国际会议、国际组织中,交流与合作也非常多。

此外,中国发起成立了一些区域性组织,比如亚洲极地科学论坛,中国、韩国、日本是发起国,各国交流信息、共享资源和数据,通过每年一两次的会议,开展一些实质性的合作。不论双边、区域性的,还是多边的平台,应该说中国在国际合作中是比较活跃的,扮演了积极推动的角色。

相关阅读:中国南极科考35周年纪念 摄影师实拍冰雪大陆

(编辑:刘梦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