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亲善 和谐包容
“我爱东北秧歌,也爱四川火锅。”喀麦隆留学生琳达2005年在故乡第一次接触中国舞蹈,而今正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现代舞的她,已经能轻易分辨出中国各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和“招牌”舞蹈动作。
两块同样有着古老文明传承的土地,零距离的人文交流,穿透地域界限,跨越文化障碍,架设国与国之间心灵的对话、感情的新桥和友谊的通途。截至目前,中国已同所有建交的非洲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艺术交流、文化产品出口、“文化聚焦”“文化人士访问计划”齐头并进。
--文化点燃汉语热潮。31所孔子学院、5个孔子课堂扎根26个非洲国家(地区)。“中国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成为众多非洲在华留学生骄傲的标签。
--文化解锁旅游冷门。中非对彼此有了更直观的认知。2011年,中国赴非旅游100万人次,非洲来华旅游近50万人次,中非每周有近50个直航航班。
--文化打通民间对话。民间“牵手”补充各领域互利合作,中非齐心建立互利共赢的中非NGO合作模式。今后5年,中非友好城市数量有望翻番,更多地方管理人员、企业家将实现互访。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渠道广泛的中非人文交流从涓滴汇成江河。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非关系再迎来新契机。
“中非合作是全方位合作。中国重视同所有非洲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无论大小、强弱、贫富。”习近平主席的表态彰显着中国与非洲朋友合作诚心,也为中非未来合作提出要求。“‘积土为山,积水为海。’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推进中非合作,就一定能不断取得更大成果。”
展望中非关系新纪元,非洲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同样积极建言,期待更多“中国因素”。
--期待加强农业合作,因为发展农业是非洲国家解决粮食危机的根本途径;
--期待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迎头赶上,这有利于提升全方位合作;
--双方应继续探讨优势互补、双向共赢的合作之路;
……
千川汇海阔,起锚航新程。曾多次踏上非洲土地的习近平主席将再启友谊之旅,谈共赢发展,话人文亲善,绘合作新篇。
涓涓的刚果河流淌着滔滔不竭的中非情谊,娇丽的帝王花捧托出穰穰满家的合作硕果。中非合作之舟在暖人春风中再次扬帆远航!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文章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