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作者:于昕怡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2013-03-14 09:52:11
分享

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关注的是城镇化。去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将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作为政策选项之一。李克强副总理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城镇化自然就成了今年两会热议的话题之一。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讲,工业化是创造供给,城镇化是创造需求。中国经济深层次的问题是需求不足。官方公布的我国现在的城镇化率数据是51.27%,达到了47%的世界平均水平,但这个数字有水分,这是指进入城市的人口,包含了两亿多农民工,实际上农民工并没有真正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但若按户籍人口来计算,把这两亿多农民工扣除的话,那么我们真正的城镇化率也就是35%左右,显然这个比重很低,还有增长空间。毫无疑问,城镇化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孕育着无限的市场机遇。另外,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城镇化不仅会为中国创造更多发展空间,而且会成为世界经济的驱动力。

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首先当然是要抓住城镇化的核心。在这个问题上,代表委员们普遍的观点是,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不是土地的城镇化。城镇化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城镇化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需要注重的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最怕出现的就是一窝蜂投资上项目,进行造城运动,将城镇化简单理解为盖大楼、修马路,这样就会出现千篇一律、毫无特色、面目模糊的大批小城镇,而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破坏了文化的多样性。缺少产业支撑、缺少公平制度环境的城镇化,只会成为农民的梦魇,进了城也找不到工作,没有住处,无法帮助农民实现安居乐业的目标,更不用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这样的大目标了。

代表们对人的关注多集中在“农海归”、农二代、留守儿童这三大重点人群上。“农海归”从东部沿海返回中西部小城镇,“返乡”不“返农”,需要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增强小城镇的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农二代是指“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让他们融入城市,一方面要在观念上接纳他们,真正给予他们平等待遇,另一方面要在能力上对他们进行培养,职业教育应该是改变农二代命运的突破口。另外中国农村因父母出外打工而产生的留守儿童已有五千多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之策在于尽快进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与户籍相关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各种城乡差别制度,使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待遇,鼓励更多的进城务工农民将子女带在身边生活、学习和照看。还有代表非常看重就地城镇化,认为这比起“候鸟式”“钟摆式”的异地城镇化,可以避免人口流动带来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甚至是节假日交通压力等问题;能够把中小城市带动起来,实现城市不同等级之间的协同发展,最后造福于老百姓,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提高幸福感。

(来源:国际在线 编辑:王琦琛)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