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人多地少是城镇化的最大制约因素,节约集约用地应有更刚性的规划和评价
城镇化进程,离不开土地的支撑。“人多地少是城镇化的最大制约因素。”施耀忠委员指出。
施耀忠委员认为,节约集约用地,应有更刚性的规划控制和评价约束。他建议,要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龙头作用,统筹安排和指导城镇化建设各类专业规划用地,发挥各类专业规划控制城镇化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和土地供应总量的作用。同时,应构建新型城镇化节约集约用地考评体系,并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除了对新增用地的控制,代表、委员们还将目光更多地转向了存量用地的挖潜。赵松委员认为,对城镇化引发的用地需求,并不一定都要用新增建设用地来解决。我国现在的土地利用强度,整体并不高,即使在很多城市内部,可盘活的用地空间还很大。
韩真发委员建议,要严格规范土地收储工作,坚决杜绝土地长期闲置现象的发生。在城镇化过程中,严控开发区用地,将开发区建设与旧城区改造结合起来,将盘活城镇内部存量土地作为重要举措;在扩大城镇规模上,要大力提倡旧城区改造,实行必要的政策倾斜,积极鼓励“城中村”改造。
裴春亮代表指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城镇化进程中节约集约用地的有效方式。“建新型农村社区,没占一分耕地!”裴春亮代表透露。据了解,他所在的河南辉县张村乡裴寨社区,覆盖全乡24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预计到2015年,容纳人口1.5万人。社区建成后,老村宅基地全部变成高效农业用地,既节约了用地,又增加了耕地。
相关文章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