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当地时间11月14日开始,以色列国防军对哈马斯所控制的加沙地带发动了代号为“防务之柱”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连日来,以军向加沙哈马斯重要目标发动空袭,并在首日即打死哈马斯激进派武装组织“卡桑旅”首领艾哈迈德·贾巴里,而哈马斯则以向以色列发射大量火箭弹作为回应,其中相当一部分被以色列新部署的“铁穹”防空导弹系统拦截。截止20日,双方累计已有逾百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这是自2008-2009年以色列大规模进攻加沙以来,针对哈马斯所发动的最大规模军事行动。
以色列何以要对哈马斯大打出手?又何以此时动手?
尽管巴以早已签署《奥斯陆协议》,但哈马斯始终拒绝放弃“消灭以色列”目标,自哈马斯控制加沙以来,双方敌对情绪更甚。哈马斯指责以色列在加沙地带修建犹太人定居点于前,对加沙实行封锁于后,且动辄对加沙地带动武,而以色列则指责哈马斯应对针对以色列的一系列“恐怖行径”负责。近日,从加沙地带发起的武装骚扰、自杀性袭击和火箭弹袭击屡屡惊扰以色列社会,公众情绪很不稳定,要求以政府作出强硬反应,以保护犹太人安全。上月,以色列指责苏丹向哈马斯提供军火,并向埃及施压,要求其严控加沙-西奈半岛边界,防止人员、装备渗透,同时对土耳其“加沙救援船”表示不满,这实际已露出动武苗头,此番自感一切准备就绪,自信可以既重创对手,又不至被对手报复得逞,这才大打出手。
其次,作为鹰派领导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一直希望通过对外强硬,争取在中东问题上的主动权,此前他一再对伊朗“秀肌肉”,目的也在于此。和颇具争议且风险极大的袭击伊朗核设施相比,攻打加沙在政治和军事上所冒的风险较小(美国100%支持,对方又是榜上有名的“恐怖主义组织”)。
第三,迫于各方压力,内塔尼亚胡日前宣布将原定明年10月举行的第19届国会大选提前到1月22日,此时通过一场“大捷”显示能力和作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经济治理不力、安全保障不周所带来的负面因素,加大连任成功筹码。
以色列的空袭究竟会令中东格局发生怎样变化?它还会不会继续打下去?恐怕都难。
打下去消耗巨大且很难分出胜负,但不打下去,双方都无法向已被激起愤怒的本国公众交代。11月16日,双方在各方斡旋下勉强同意休战3小时,但随即互相指责对方违规,并很快重新开打。日前再度传出“议和”风声,但不到24小时又被双方否认,且不约而同将责任推给对方。
如今能否停火的关键,一是以色列和哈马斯双方能否找到可以下得来台的共同点,二是国际社会、尤其美国和埃及的态度。
前者恐怕很难达成。以色列提出的最低要求是“哈马斯承诺不再发动针对以色列目标的袭击”,这意味着哈马斯需要修改宗旨和章程,而这在对方刚死了军事领导人的背景下恐难做到,且即便做到,以色列公众也未必敢相信。
对于后者,麻烦同样不小。中东问题号称“美国外交试金石”,如果说第一任期的奥巴马还敢有所突破,第二任期的他则似乎失去了改弦更张的勇气,而是驾轻就熟地遵循最熟悉、也最保险的老套路——无条件支持以色列。然而,只要这个立场不变,美国就难以充当调停人的角色,何况月底联大开幕,美国又会照例否决巴勒斯坦建国提案。只要美国支持,即便国际社会一片叫停之声,内塔尼亚胡也绝对有胆量打下去。
埃及的麻烦在于,执政的穆斯林兄弟会和哈马斯是“近亲”,埃及和加沙又有历史渊源,穆兄会的基本支持者同情加沙,希望政府支持哈马斯,而穆兄会当初也曾指责穆巴拉克对以色列绥靖,出卖“巴勒斯坦兄弟”利益,宣誓要改弦更张。如今加沙事起,穆兄会不得不至少在台面上站在哈马斯一边并指责以色列;但埃及的穆尔西政府严重依赖美援,且也深知埃以“翻脸”对埃及不利,因此也不希望战事扩大,于是频频采取外交调停行动。但一面和加沙“攀亲”,一面充当“和事老”,这两个角色的背离让埃及很难完成调停使命。
至于联合国和阿盟就更加难有作为。前者在巴以问题上素来分裂,达不成任何共识,秘书长潘基文虽前往斡旋,却连加沙都不进,连哈马斯领导人的面都不见。隔靴搔痒,谈何斡旋?阿盟因“阿拉伯之春”而四分五裂,“海合会”成为最活跃的一群,这些保守的海湾君主既不敢冒“与以色列做交易”的政治风险,又不敢得罪安全保护者美国,连个鲜明姿态都难以亮出,又如何去调停以色列和哈马斯间根深蒂固的矛盾?
从目前情势看,以色列未必会发动地面攻势,未来加沙局势可能会演变成“既不战、也不和”的“热僵持”局面。
(来源: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 编辑:柳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