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反垄断严打发出监管进入新时代的信号,也意味着从奥迪轿车到星巴克拿铁咖啡等产品在北京比在伦敦、纽约产生更多利润的日子可能要终结了。”美国彭博社12日这样评论中国近来密集开展的反垄断调查行动。随着汽车、IT、医药等行业的多家跨国巨头纷纷“中枪”,这场“反垄断风暴”在世界舆论场掀起的波澜也越来越大。虽然明知许多外企在中国定价高于国外,但一些西方分析人士仍认为中国的动机“并不单纯”,“中国敲打外资”、“中国披着公正监管的外衣让本国企业获益”……类似论调不断在西方媒体上冒出。“西方国家有些人认为反垄断是他们才能玩好的游戏,现在中国进行这样的行动,一些人就认为是麻烦、有私心,这明显是双重标准。”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1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中国掀起反垄断浪潮”
“先是微软,再是奔驰,接下来是谁?北京反垄断调查涉及的外企、特别是大型跨国企业的名单正变得越来越长。”当香港《南华早报》提出这一问题时,美国彭博社12日刊发题为“通用汽车称在华合资企业被反垄断监管部门‘联系’”的报道。文章说,在反垄断调查造成至少7家外国车企降价的背景下,通用汽车表示,2012年以来,上海通用汽车一直“积极回应”中国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的要求,并协助对汽车产业的调查和研究。12日晚些时候,上海通用公关部人士澄清说,声明更多是一种表态,发改委之前针对车企的调查更类似于一次行业的“摸底”,而不是针对具体事件的调查。
与通用相比,奥迪面临的反垄断形势显然要严峻许多。德国《商报》12日以“奥迪表示愿接受中国处罚”为题说,在受到监管机构指控后,奥迪显然决定与中国当局合作。奥迪中国公司周一发表声明称,中国政府调查发现奥迪经销商网络违反国家反垄断法,奥迪对调查密切合作,将接受处罚。有中国媒体称,对奥迪的罚单或达18亿元人民币,将创中国反垄断罚金纪录。
法新社称,在奥迪发表声明时,中国发改委表示已对外企和旗下合资企业主宰的汽车业市场调查了2年多时间。发改委上周称将对奥迪和克莱斯勒进行处罚,但未明确具体是什么处罚。中国反垄断法规定,违法者的非法所得可能会被没收,也可能被处以上一年销售收入10%的罚款。奥地利《经济日报》12日称,对于德国汽车制造商来说,中国就是一个天堂,国际巨头每年都会庆祝他们在世界最大“未来市场”的成功。当高管们正在热烈讨论神话般的利润的时候,中国反垄断调查人员找到他们,这是当头一棒。
被调查的不止汽车行业。澳大利亚天空电视台12日称,中方近期对制药、科技、婴儿奶粉等不同领域的一系列外企进行调查。中国国家工商总局还就美国软件巨头微软涉嫌垄断进行调查。中国国家媒体称,中国将宣布美国芯片企业高通在手机芯片市场拥有垄断地位,这让美国科技企业又要打一个冷战了。葛兰素史克等外国药企也是广泛调查的目标。报道称,其他一些企业,比如苹果和星巴克,则因服务和价格被国家媒体负面报道。
“中国掀起反垄断浪潮,企业如何应对突查?”路透社11日以此为题聚焦中国的“突查行动”。报道从一个场景开始:8月4日午后,10名身穿西装或商务休闲装的男子造访了上海虹桥机场附近的梅赛德斯·奔驰华东销售办事处。一名了解情况的消息人士说:“当时工作人员刚开始新的一周,才吃过午饭,这些人就来了。他们丝毫没想到,之后的10个小时,这些人把办公室搜得乱七八糟,并向工作人员询问相关数据和信息。”文章称,这种欧美风格的“突击检查”已成为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重要手段,以便查找有助于反垄断或贪腐调查的证据。这类突击调查催生了帮助跨国公司筹谋突查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业务。企业纷纷对员工进行培训,包括进行模拟突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