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顾此失彼 外交陷入困局(图)

来源:人民日报
2014-07-31 00:00:00

  美国正经历一个没有明显对手的时代,却也不再拥有明显的优势

  在美国《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最近一次民调中,美国民众对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认可度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只得到了约四成受访民众的支持。

  美国外交今日所遭困境与世界形势及美国国力现状密切相关。前奥巴马政府官员、布鲁金斯学会学者杰里米·夏皮罗认为:“考虑到国际政治的结构性转变,美国有必要改变做法,但我们仍然很难直面新的现实。”

  有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国正经历一个没有明显对手的时代,却也不再拥有明显的优势。而外交政策讨论的核心,还在于领导力。处于“过度干预”和“孤立主义”夹杂阴影下的奥巴马政府,正在全球化带来的多极世界中踌躇着如何继续扮演自己的领导角色。

  美国前驻俄罗斯大使迈克尔·迈克福尔日前接受媒体采访,谈及美欧对俄制裁时承认,个人意志强大并“从思想上反美”的普京不会屈从于外界压力。

  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的学者尼尔·加迪内尔日前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国向伊拉克政府军及叙利亚反对派输送的武器和弹药,都落入极端势力手中。因此,奥巴马在军事上支持乌克兰政府军多有顾虑,这就是美国外交要面临的现实。在伊拉克,美国支持伊朗“革命卫队”的行动,却要在“一墙之隔”的叙利亚打击同一股帮助叙利亚政府军的武装力量;在巴以冲突中,美国依靠的埃及军方领导人,正是其因为不满军事政变夺权,曾经一度削减财政援助的埃及领导人。

  日前,新美国安全中心学者帕特里克·克洛宁和凯丽·舍勒就马航MH17航班空难一事发表观点称,此次空难的最大警示在于,世界进入了一个“非国家行为体”和“国家”界限日益模糊的阶段。此前只被国家政府垄断的科技和武器正加速流入“非国家行为体”手中,大大增加了政治和安全方面的不确定和不可控因素。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认为,全球化带来了一个“无极”的国际社会,其深远影响可以从两方面得以证实,一是许多跨界的行为在政府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稀释了大国的影响力;二是“非国家行为体”的能力在全球化过程中得到提升,如能源和资金及武器的自由流动。哈斯进而认为,“无极化”的世界对美国将有着最负面的影响——将影响到华盛顿在处理地区和全球挑战问题上的领导力。

  在经历了孤立主义、门罗主义、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的变化后,美国颐指气使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正在成为历史。在已经走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今天,仍宣称要当“世界领导者”的美国究竟如何自处,这确为一大挑战。

  (本报华盛顿7月30日电 温宪 李博雅)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