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落户中国上海 展示五国决心

作者:王海林 王刚 李珍 青木 杨明 甄翔 玉鹏 伊文 来源:环球时报综合
2014-07-18 10:30:00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这句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用作对金砖国家合作表达信心的古语,当天便得到完美的诠释:金砖国家宣布创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设在中国上海,行长来自印度。从提出到落实不过一年,“平等参与,大家都有份”,金砖银行设立的速度和方式让西方看笑话的人不适应。印度媒体称,“金砖国家”这个概念自13年前出现起就被西方怀疑和轻视,如今,金砖国家不但相互频繁走动,而且“已站稳脚跟开始走强了”。欧美学者把它描述成金砖国家“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成果”和“走向实体化的重要步骤”,不过,这种“好评”更像是为西方的担忧做铺垫:新兴国家有了挑战西方主导的金融秩序的“第一块基石”。“金砖银行是国际金融体系的补充”,新兴国家的表白并未让西方放下疑心。英国《金融时报》给出的建议是:金砖国家如能建立起坚固的金融基础设施,将有助于克服当前全球金融架构的局限性,这或许是真正实现金融全球化所缺失的关键一环。

  逆袭、威胁还是国际金融体系的补充?

  “让5位世界领导人聚到一起谈判达成标志性协议而且还要让他们都感到开心,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不过这在巴西真的发生了。”美国《石英》杂志16日报道说,金砖五国领导人举行第六次峰会,达成建立金砖国家银行的协议。金砖银行的名称将是“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号称将成为除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之外的另一选择,因为这两个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物一直被西方所主导。峰会前的疑问是中印能否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一个重要争议点是金砖银行总部设在哪里。文章说,中国力推上海,印度则力推新德里,最终中国赢了。不过印度还是取得了一个小胜利,那就是首任金砖银行行长将是印度人。其他每个创始成员国都将有一人担任副行长。

  美国彭博新闻社以“平等参与,大家都有份”为题报道说,除了总部落户中国,首任行长来自印度,行长在金砖国家中轮流产生,协议规定,首个区域办公室将设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首任理事会主席由俄罗斯提名,首任董事会主席由巴西提名。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1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选择上海作为总部,首先因为上海是比较开放的金融中心,地理位置也非常便利,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成立金砖开发银行是2013年金砖国家首脑第五次会晤达成的共识。金砖国家财政部门自2013年8月正式启动成立金砖开发银行的谈判,共举行了7轮谈判。16日达成的协议主要内容包括:银行的宗旨是支持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银行的核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为500亿美元并在金砖国家之间平均分摊;银行创始成员为5个金砖国家,银行成立后将吸收新成员加入。

  《印度斯坦时报》16日称,自从2009年金砖国家举行首次峰会以来,该俱乐部的宣言一直以来的主题都是当前金融体系的不平等,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变化中的世界经济秩序。他们对金砖银行管理层的筛选公开、透明,并未采取发达经济体瓜分战利品式的做法。除了银行本身所具有的经济意义外,这还向外界传达出了巨大的政治和象征性信息:存在竞争的国家彼此之间可以共同合作。这是当前峰会的背景。此前曾有人担心,中国的经济体量可能会使得金砖银行成为附属。如今,平等原则已经被接受。俄罗斯《独立报》认为,这一银行的成立将大幅削弱欧美在世界的影响力。金砖国家也希望向美国表明,国际格局已经发生变化。《莫斯科时报》16日的文章标题是:面对西方冷遇,金砖银行是俄罗斯的逆袭。

  “挑战西方”是16日西方媒体的普遍看法。德国电视一台评论说,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将更加独立,这是对抗旧世界的一个信号。法国《新观察家报》称,金砖国家发展银行和储备基金的设立“奠定了新兴国家挑战西方金融霸权的第一块基石”。金砖五国领导人在巴西结束了长达几年的扯皮,克服彼此间的分歧,达成历史性协议。彭博社称,日裔美国学者福山提出西方胜利的“历史终结”论,照他的理论,金砖国家成立新的国际金融机构是没有道理的。但是,西方胜利的世界并没有出现。而金砖国家“造了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反”,这不光是一个政治姿态,而是亮出了“威胁和讨价还价的筹码”。瑞士《新苏黎世报》忧心忡忡地称,金砖银行是“错误的药方”。因为贷款可能流入错误的基础设施项目,“这个银行就像闪亮的体育馆”,民众生活并没得到改善。

  在楼继伟看来,目前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多边开发机构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金砖开发银行的成立并不是在向其他多边银行发起挑战和竞争,而是对目前现有多边机构的有益补充。

  16日,金砖国家还签订了《关于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的条约》,规定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初始承诺互换规模为1000亿美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应急储备安排有利于金砖国家内部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序和健康发展,并有更强应对短期冲击的能力。

  “新的超级银行”、“迷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德国《图片报》16日这样称呼金砖国家发展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该报认为,这标志着金砖国家的联盟更加紧密。“为建立共识搭设平台”,“德国之声”16日引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家特罗伊尤的话说,金砖银行的建立是金砖国家迈向实体化的重要步骤。德国发展研究所专家彼得·沃尔夫认为,“这是金砖五国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成果。”瑞士广播电视台称,五个国家虽然距离遥远,但是他们的决心越来越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