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农贸市场
学习做宫保鸡丁
中国西部发展的“德国机会”
城镇化建设和新丝路战略衍生15万亿商机
“德国不仅关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也关注快速崛起的中国西部发展,四川和德国东部有很多相同点,特别是有推进城镇化的后发优势,有机会运用交通、住房、环保节能等领域的最新技术来实现更具持续性的高质量的城镇化。德国愿助力四川‘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希望川德企业界加强合作,让四川的新型城镇化不仅着眼于未来十年、二十年,还有更远的未来。” 默克尔出席“中国(四川)—德国新型城镇化合作论坛”致辞说。
有专家说,默克尔之所以把成都作为访问的第一站,绝不是奔着四川活色生香的美食,她看中的是中国西南的新商机。
根据德国驻四川领事馆的统计,迄今已有约160家德国企业在总领馆领区(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内投资,截至2013年底,仅在四川就有83家德国企业进行投资,投资总额达到10亿美元,而在10年前,落户西南的德企仅仅是个位数,增长态势可谓“惊人”。
“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增速看,可谓西高东低,一方面是国家利好政策开发中西部,另一方面是西部地区发展潜力巨大,劳动力低廉,产业集中,从2007年以后就呈井喷式爆发。德国汽车产业突出,引领趋势,智能绿色发展,中方有需求,德方有资本和技术。”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城镇化专家陈耀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中国释放西部潜力的信号让德方领导人就深化双边关系与合作达成重要共识。根据规划,中国西部地区在2020年将有1亿人口进入城市,但不同于当年东南沿海发展初始时期的粗放式制造业引资,西部的发展是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结合,考虑绿色产业和环保相关的制造业,并且还要依据当地特色。“10年1亿人口城镇化,意味着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都要配套进行,摊在每个人身上将会是15万~20万的投资建设,总体量是15万亿的商机。而德国政府尤其是默克尔一直力推‘工业4.0’战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这和中国的新四化——城镇化、工业化、农业化和信息化战略相结合,将为经贸合作升级提供源源动力。中国西部城镇化蕴含15万亿的商机,将为双方在节能环保、交通、高端制造业、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找到新的合作平台。”陈耀说。
而另一个更为利好的消息则是交通的区位优势。
2013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开通了成都至德国法兰克福的直飞航线;新的铁路货运通道——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渝新欧)以及成都至波兰罗兹(蓉欧)的陆上通道,都将对双边贸易和互相直接投资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渝新欧铁路长约1.1万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之一,已经被喻为“新丝绸之路”,其运输里程比传统的海上集装箱运输节省一万公里,每周都有一班列车从西部驶向德国。毫无疑问,它大大改变欧洲与亚洲之间的运输局面,对中德经贸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柔和的默克尔外交style
法国人叫她“不夫人”, 德国人称她“老母亲”
“我从来没有当过男人,不知道男女总理怎么去区分,不知道怎么能说出他们的不一样。”访华最后一天,默克尔在清华大学演讲时的幽默引来一片笑声。
默克尔的多年老朋友温德林这样评价:“有点铁娘子的风格,又时常显现着一份平淡。”而《默克尔传记》作者戈尔德朗古特则如此形容默克尔:“她很低调,总有自己的坚持,一般人很难读懂她,认为她是个谜。”
虽然外媒多次把默克尔和希拉里放在一起比较,但是默克尔已经是当今世界最有权力的女人,执政德国战车已经走向第九个年头,已经超过当年的铁娘子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在清华发表完演讲时,默克尔这样介绍起去年大选的经历。“去年大选,有更多的女性来选择我,要比男性选择我的更多。”默克尔不无自豪地说,“这说明我所做的工作赢得了大家的信任,通过我的努力,能够使我的国家欣欣向荣。”
在德国,默克尔有着很多绰号,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的伯乐——科尔和蔼地称她为“女孩”;当她第一次竞选总理时,有人将她称作“铁娘子”,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相提并论;她在欧元危机期间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则为她赢得了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被称为铁血宰相)的别称;而法国人却喜欢叫她“不夫人”。不过,对多数德国人来说,他们最喜欢的称呼只有一个:Mutti,旧式德语中对老母亲的称谓。在德国人看来,Mutti就是照顾你的那个人,在你不安的时候给你做好吃的、在你害怕的时候握住你的手。
和其他政治家不同,默克尔来自东德,曾在原民主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11月22日,她正式成为德国第一位女性联邦总理,成为两德统一后首位出身于前东德地区的联邦总理。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默克尔执政风格很稳定,有意识形态但不被意识形态绑架,出身于东德科学院,工作能力很强,性格平稳;在坚持原则中不断变通,倔强但是方式非常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