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默克尔不一样的第7次访华:看中我国西南15万亿商机
伴随着默克尔第七次访华,中德关系正在迈入多元化、多维度的新黄金十年。
【特别报道】默克尔访华,不一样的“第七次”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侯隽︱北京报道
逛农贸市场买郫县豆瓣、向川菜大厨学习做宫保鸡丁、与清华学生热议世界杯、签订数十亿欧元的经贸大单……尽管被习惯地称作“经贸之旅”,但默克尔访华的各种“不务正业”,不仅早已超出经贸范畴,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伴随着默克尔第七次访华,中德关系正在迈入多元化、多维度的新黄金十年。
“女版勒夫”和她的豪华阵容
德国在华企业逾8200家,累计投资超200亿美元
世界杯期间,无处不足球。
德国总理默克尔率团访华,德国足球队在主教练勒夫带领下一路闯关杀进决赛;有网友把二者联系起来,称默克尔是“女版勒夫”:“勒夫率领穆勒、克洛泽、厄奇尔、博阿滕等超级巨星征战世界杯;默克尔率领德国众多商界巨子出访中国,都是国家队,一个踢足球,一个谈生意。”
7月5日—8日,60岁的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Dorothea Merkel)完成了任期9年之内第七次访华。“默克尔这次访华真是做足了准备,本次随行的企业家代表比德国世界杯阵容还豪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金灿荣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如是感慨。
此次默克尔带来的访华商业代表团成员可谓是将德国商界精英一网打尽, 其中包括空客集团首席执行官(CEO)托马斯·恩德斯、汉莎集团CEO卡斯滕·施波尔、西门子公司首席执行官CEO乔·克泽尔、大众汽车公司CEO马丁·温特科恩和德意志银行CEO于尔根·非辰等大名鼎鼎的德国商界人物。
能够吸引这些商界巨头们前来的原因不仅因为随元首出访的荣光,而且因为中国市场在他们各自的商业版图中占重要地位。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德国连续30多年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2013年,中德贸易额达1616亿美元,是1972年两国建交时的580倍,中德双边贸易自2009年起已连续5年占中欧贸易的三成;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欧盟对华出口中一半来自德国,自华进口的四分之一流向德国;中国自欧盟的技术引进有四成来自德国;德国对华投资占欧盟对华投资的四分之一。尤其令人吃惊的是,目前德国在华企业达8200多家,累计投资额超过200亿美元。
默克尔访华第一天,便来到位于成都的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亲自试乘了该公司生产的新款捷达汽车,参观了公司总装基本技能训练中心和新捷达生产线,并与公司员工进行了交流。
之后,根据大众向《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的一份声明显示,该公司将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合作,投资20亿欧元在中国东部城市青岛和北部城市天津建设工厂。大众还称,中国已成为该公司最重要的市场,今年前5个月在中国共售出了150万辆车,比去年同期增长17.7%。
“中国是我们最大以及最重要的市场,我不认为在中国的投资有任何风险!” 陪同默克尔访华的大众CEO文德恩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和他同样喜悦的还有空客集团首席执行官(CEO)托马斯·恩德斯。《中国经济周刊》从空客集团了解到,空客集团与中国公司签订了出售100架直升机(价值3亿欧元)用于民用的协议,其中50架交付给白云通用航空公司,50架交付给新美集团;同样,汉莎航空与中国国航继续扩大合作,就成立合资企业签订了意向书;此外,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许诺,中国将成为2015年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技术展览会(Cebit)的主宾国。
“中国和德国之间经贸往来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突破,是因为两国之间经贸互补性极强。中国市场有巨大的空间和成长能力,德国是技术输出大国,尤其在欧债危机之后德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中国这个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销售市场。中国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之际,则希望获得德国的技术和知识,以创新方式来实现本国经济的现代化。”金灿荣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