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毛泽东(右三)与斯诺夫人海伦·斯诺(左一)等外国友人在延安合影。资料照片
返回北平后,斯诺立即伏案撰写《红星照耀中国》书稿及有关红军的报道,有时忙得连电话也不接。1937年2月5日,燕京大学新闻学会在燕大校内未名湖畔的临湖轩召开大会。斯诺在会上首次演讲并放映了他拍摄的有关红军的纪录片、幻灯片等,200多名青年学生第一次看到了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等红军领袖的形象,陕北苏区人民的生活、红军演习、红军大学和抗日剧团演出等情形,在燕大校园引起了巨大反响。在斯诺的启迪下,燕大学生立即倡议组成了北平学生访问团赴延安(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于1937年1月13日由保安迁到延安),受到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苏区人民的热烈欢迎。抗战爆发后,成百的燕大学生陆续奔赴陕北,参加八路军,走上抗日救国的前线。
1937年5月,斯诺的妻子、伦敦《每日先驱报》和《纽约太阳报》代理记者海伦·斯诺受到丈夫的影响,秘密赴延安,她要完成斯诺对红军长征后续部分的采访。在她到达的第二天,毛泽东和朱德一同来看她。毛泽东亲切地说:“欢迎你到延安来。”海伦·斯诺笑着回答:“我早就从照片上认识您了。”海伦·斯诺取出衣袋里的笔记本中夹着的那张毛泽东头戴红军帽的照片,高兴地递给毛泽东说:“这是我丈夫给您照的那张相。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围困,我在西安的西京招待所里女扮男装,深夜跳出窗户,身上只带了您的照片。您知道,您的这张照片就是我来见您的介绍信。”毛泽东眯着眼睛仔细端详自己头戴红军帽的照片,感慨地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这个一向不修边幅的人照出的照片会有这么好看,感谢斯诺同志。”
1937年10月,斯诺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由英国伦敦戈兰茨公司首次出版。这是关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工农红军情况的最早最详尽的报道,它向世人宣传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斗争情况,从而打破了国民党的长年封锁。1938年2月,上海租界内的抗日救亡人士以“复社”名义将该书译成中文,因当时所处环境而改名《西行漫记》。与此同时,斯诺还赶写了一系列关于红军的报道文章,寄往英美各国的报纸发表。这些消息和文章又迅速用电讯传回国内,并在远东的许多报纸上刊发出来。斯诺还把他同毛泽东的长篇谈话全文连同苏区情况综述交给《密勒氏评论报》发表,并配发了毛泽东头戴红军帽的大幅照片。它像一枚巨型炸弹震动了中国和世界。一时间,从南京到北平,掀起了轩然大波。斯诺悄然访问苏区,来去无踪,而国民党军警宪特却丝毫没有察觉,这使蒋介石大为震怒。他气急败坏地把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召到南京去作交待,并对西安宪兵和警察进行了重新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