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罗奇提出,要重塑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和中国。几十年来,美国和中国过于依赖双方建立的一种“权宜婚姻”。
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和中国的元宵节,美国国务卿克里当天访问北京并与中国领导人会谈,让人对两个世界大国的关系多了一分遐想。
2014年2月,克里出访亚洲之际,《The Diplomat》网站刊发Tim Roberts的署名文章评论新时期的中美关系,全文翻译如下。
马年新春里的这轮会晤,中美释放哪些重要讯息?如何沟通地区热点问题?将怎样影响中美关系全年走向?
许多中国人眼中的美国——环境清新、福利慷慨、政治透明,只是他们的想象,专门用来与现实生活形成鲜明对照。
美国总统奥巴马20日提名民主党重量级参议员鲍卡斯担任驻华大使。虽然他像是“对华强硬派”,但其言行也有“亲中”的一面。
“美国制造”已经成为流行的标签,美国消费者往往有意识地寻找这一标签。但寻找这一标签的并不仅仅是美国人。
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当日早晨发表声明称,他已于11月早些时候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辞职,从2014年初起,不再担任美驻华大使,以便回美与家人团聚。
美国媒体撰文分析,美国人对中国看法的5种错误观念。
美国金融网站The Stree调查了了1005名美国人,询问他们“哪个国家是全球具有统治地位的经济体”,28%的人选择了中国,59%选美国。
更多的中国中产阶层家庭将孩子送往美国学习。此类信息似乎已引起中国教育官员的共鸣,他们正转向讲究动手能力的美国科学学习模式。
由于中美之间在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体系和发展阶段等方面都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两国间存在分歧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两国都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分歧,减小摩擦。
美国彭博新闻社7月3日文章,原题:中国以更友好的腔调在东盟会上与美国抗衡 在本周召开的地区安全会议上,中国开启魅力攻势,在与美国争夺亚洲影响力的进程中显示出态度上的转变。
对美国制造业而言,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美国“PolicyMic新闻”网6月18日文章,原题:中国崛起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们甚至应该欢迎 法里德·扎卡利亚近日在电视节目上说,美国如何与中国相处将是“21世纪的大事”。这篇文章恐惧和鄙视夹杂,而夸大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进一步助长这种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