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对话印度青年学子 了解彼此眼中的自己

作者:王立丽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2015-12-23 17:21:00

  原标题:(中印媒体对话千年文明· 这里是印度)《记者手记》:对话印度青年学子 了解彼此眼中的自己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王立丽):12月18日,国际台记者一行人拜访了印度的百年名校马德拉斯大学,并与该校新闻与传播系师生举办了小型座谈会。

  能与印度传媒事业的未来对话,令记者团每位成员都十分兴奋。总说中印两国交流源远流长,可是现实中我们对彼此的了解确实是少之又少。在中国媒体表述中的印度,不外乎是脏乱差和举世闻名的外包服务。而在印度媒体笔下、镜头下的中国又是怎样的呢?

  一位同事请年轻学子们用三个词描述中国。不出意外地,第一个关键词果然是“成龙”,这位世界级的中国巨星几乎变成了“中国形象”的标配。其余两个关键词则是“中国制造”和“共产主义”。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涌向了印度在内的世界市场。从早年间的廉价小玩具,到如今的高附加值产品,“中国制造”的概念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一位印度学生直言不讳地向记者团抛出了心中的疑惑。“为什么你们中国的小商品质量都不好?”要知道进口商需要根据本地市场消费能力引进商品,而市场消费能力背后隐藏的则是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观察近年来两国贸易往来,看着印度街头越来越多中国品牌的广告,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印度人摒弃针对中国商品的这种刻板印象。

  谈到印度媒体描述中的中国,许多学生都表示媒体总是围绕历史问题和敏感问题做文章,很少介绍中国在其他方面的情况。细想起来似乎也能理解,媒体需要的是关注度,恰好这样的话题最能吸引受众。然而在我看来,媒体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两个无论是从地理、文化、经济和政治角度来看地位都非同一般的国家,通过媒体传达给本国民众的对方形象却是如此残破不全甚至是扭曲,这对媒体从业人员来讲算不上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在与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记者团成员表达了全面了解和介绍印度的意愿,更向他们介绍了印度媒体不曾报道过的中国形象。短短几个小时的交流令双方都感觉意犹未尽,一场对话显然难以真正解决两国民众在了解彼此的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但我相信,沟通是化解一切误读与猜测的开始。这样一场短短的对话或许已经点燃了年轻学子们了解真实中国的热情,通过他们——印度媒体的未来,普通的印度民众可能会发现更多面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