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加纳完成多起手术 架起中非连“心”桥(图)

作者:林晓薇 来源:新华网
2015-12-13 16:44:00

  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电 “如果没有这次成功的二尖瓣置换术和三尖瓣成形术,这个叫莱蒂西亚的24岁姑娘可能活不过两三个月。感谢中国医生挽救了她的生命!我相信,我们和中国医生之间的良好合作才刚刚开了个头。”

  说这番话的是加纳第二大城市库马西教学医院的心脏专科医生伊萨克·奥乌苏。他身边的病床上是体重只有30多公斤的莱蒂西亚·巴库里,在住院前她已经卧床不起,因为愈发严重的心脏疾病危在旦夕,家人带着她从加纳北部驱车9小时来到这家医院,正好遇上了中国来的医疗团队。

  图为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黄劲松与他的病人莱蒂西亚在交谈。

  莱蒂西亚曾来过此处求医。自2007年起,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30人专家团队几乎每年都造访一次库马西,但面对莱蒂西亚的复杂病症,他们也没有足够的把握。“但是这次我们把这个危重病人‘啃’下来了,术后恢复目前也相当好,”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以下简称“心研所”)副所长林纯莹告诉新华社记者。

  由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庄建带领的10人专家组是于11月底抵达加纳的,队员多是心研所各个科室的主任或护士长,可谓“兵强马壮”。12月1日他们就开始了第一例手术,最多的时候一天做了3例,目前共做了10例手术,其中4例是植入心脏起搏器、6例是二尖瓣置换术这样的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中最小的3岁半、最年长的69岁。

  图为3岁多的加纳小病人普林西斯·阿杰·博阿滕术后恢复良好,正在病房外的走廊里走动。

  最早手术的病人阿库·达布拉,本月8日已经可以出院了。“我的心脏病已经3年多了,根本干不了重活,这次他们告诉我中国专家要来给我做手术,我很高兴。现在我感觉恢复得很好,又变得像以前一样强壮了,真感谢中国医生们解决了我的病痛。”达布拉在出院前告诉记者。

  加纳医学界受西方国家影响颇深,接受援助也较多,当地医生许多在英美接受医学教育,对中国医学界的水平并不了解,一开始并不信任中国心血管专家的医术。“头一天院方给的X光机太陈旧,心脏显影不清,心内科的陈泗林主任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技巧顺利完成了第一例起搏器植入术,成功之后整个医院都轰动了!”林纯莹笑着说。

  图为中国医生在重症监护室内查看尚在恢复中的病人格罗丽亚。

  这10例手术中,有两例由库马西教学医院的心脏专科医生主刀。想起当时的情景,团队里的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黄劲松还是捏了一把汗。“恨不得手把手教他,幸好过程还是很顺利。经过这次合作,加纳方面的信任度和参与感都有很大提高,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黄劲松说。

  在一旁的心研所心外科体外循环室主任章晓华接着话头说:“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这次来不光是要给病人做手术,而且要带着加纳的医生护士一起做手术,这样整体提高他们的医学水平,将来他们慢慢自己就能做了。”

  林纯莹介绍,这个由国家卫计委推动的“中西非心脏合作项目”为期3年,计划加强对西非定点援助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将来还将进行远程会诊,并在当地进行心血管病流行病学普查。“加纳有1名医生在我们心研所进修,这个月就将学成归来,另外还有两个年轻医生也在心研所接受1年的专科培训,他们都会成为加纳心血管专业的技术骨干”。

  图为在中国医生指导下,药剂师萨穆埃尔将中方捐献的药品分类摆放,整齐有序。

  获得“中西非心脏合作项目”并不是林纯莹和加纳缘分的开始。2011年底,她作为中国援加纳第二批医疗队队长,在首都阿克拉的克里布医院工作了两年,在该院的加纳国家心脏胸科中心完成了大量门诊和住院患者诊疗,还带了数不清的实习生和培训医生,为该院建立起了心内科病房管理模式,深受好评。

  “离开以后我仍然在思考中国的援外医疗应该怎么走。过去我们总是捐助大量物资,但他们现在已经不那么缺物资,更缺的其实是人才、是技术。”林纯莹觉得,非洲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20年前面临的问题,中国的发展模式更切合非洲实际,而中国现在的任务,就是“教会当地医生自己去‘钓鱼’”。

  图为药房的门上贴着当地药剂师自发绘制的两国国旗和欢迎图案。

  “加纳的护士们学得很快,一教就会,”长期从事术后重症监护治疗的副主任医师曾嵘在医院的ICU(重症监护室)病房里和几名当地护士共事多天,深有感触。9日,得知她要离开,护士们争先恐后拉着她合影留念,希望她下次能再来,传授给她们更多的临床经验。

  心研所的专家们表示,预计2016年中他们将重返加纳。在设宴欢送中国医生时,库马西教学医院首席执行官约瑟夫·阿克帕卢说:“笑容又回到了病人的脸上,我们医院上下深表感激。”年轻的药剂师萨穆埃尔则已经等不及了:“医学进步日新月异,越和先进的国家打交道,学到的就越多!”(文图记者林晓薇,编辑舒娜,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