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上的战争与和平 中韩日画家反思二战

作者:蒋芳 来源:新华网
2015-12-12 11:16:00

  新华网南京12月12日电(记者蒋芳)“不打仗,谁都有饭吃,能学习,能说不,做了坏事就道歉,所有的生命都同价……”这是日本画家滨田桂子创作的《和平是什么?》,绘本试图用幼儿都能够理解的方式,诠释什么是战争与和平。

  2006年开始,中韩日三国的12名画家加入“祈愿和平”绘本计划。2015年12月11日,在中国国家公祭日到来前夕,译林出版社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系列图书迄今已在三国出版8种、24本。除了《和平是什么?》之外,还有反映战争对人民生活和传统文化践踏的《迷戏》、反映抗战中长沙大火惨案的《火城——1938》、讲述中日两国青年因为二战爆发而令人唏嘘的友谊故事《两张旧照片的故事》,以及韩国画家创作的、旨在揭露慰安妇伤痛的《花奶奶》,反应朝韩问题的《非武装地带的春天》,日本画家创作反映日本民众参军惨况的《能听见我的声音吗?》和抨击日本军国主义的《靴子的行进》。其中6本已被译成英文即将在英国出版。

  “祈愿和平”绘本计划的发起人是日本画家滨田桂子。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日本的103名绘本画家联合创作了一本《世界的孩子们103》,描写了在世界各地的战乱中那些受苦受难的孩子们,发出了“在大人们发动的战争中,最大的牺牲者不是士兵而是孩子”的呼声,在日本引起了极大反响。然而,就在这本书出版的第二年,又发生了时任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以及日本右翼篡改历史教科书的事件。

  “我担心日本未来的孩子们正常的历史观会受到影响,就与一起参加103名绘本画家计划的朋友谈论了这件事,大家萌生了‘让东亚的画家一起做个和平绘本怎么样’的想法。”滨田桂子说。

  译林出版社负责该计划在中国的出版工作。负责人刘锋告诉记者,绘本定位是反思二战,也就是侵华日军的罪行。因此,立项后,12位画家及日韩两国出版社负责人全部来到了南京,进行研讨。

  “他们一起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许多画家都落泪了,感触很深。”刘锋说,大家共同确立了主题和每位画家创作的角度,并且约定,要真实地记录历史、分担过往的痛苦、走向和平的明天,一定要让孩子们领悟如何彼此关爱,相互尊重,避免暴力,避免战争。

  中国画家姚红用3年多的时间创作了一本《迷戏》,角度是通过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展现一种美好生活文化即京剧被战争所破坏。

  “我几乎是花了3年多的时间,看了一尺多高的各种历史资料,努力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曾经经历过1937年战乱的老奶奶,回望自己童年经历过的战争。”姚红说。对于画家们而言,最困难的部分,还是如何把沉重的战争主题与儿童阅读结合起来,要用什么方式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战争的残酷。

  尽管中日韩三国已经达成了合作出版的计划,然而涉及日本侵略历史,一些作品仍然受到了日本右翼的阻挠。韩国画家权伦德选择了慰安妇沈达莲的真实故事作为题材,迄今已经完成中文和韩文版的出版,但日文版却一拖再拖。

  “这本书完成后很久,我仍然常常想起慰安妇奶奶们辛苦生活的样子。我们需要力量来抵抗痛苦的战争与暴力,无知与野蛮,歧视与漠视。”权伦德说。

  “作者们都在反复斟酌如何设计和表现主题,每当做好草稿就请中国、韩国和日本的作家过目,互相交换各种意见。因此9年过去了,12本的计划仍未完成,但已经面世的8本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刘锋说。

  这套绘本在三国均受到学校老师、图书馆员和阅读推广人的高度评价。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的语文老师周益民选择将《迷戏》和英国反映二战的绘本《铁丝网上的小花》,一起给学生们阅读,进行对比教学。

  “虽然战争并不在眼前,但世界上的地缘冲突仍在不断发生,许多儿童甚至加入了屠戮的行列。在历史课本上只能看到‘某年某月某日,战争爆发’一句话,通过绘本,直观呈现出和平生活被破坏。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能够产生更深一层的思考。”周益民说。

  “我们不仅是为今天的儿童,也是为70年前的儿童们在创作。”姚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