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中国媳妇融入当地遇尴尬 面临签证和歧视难题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5-02-25 16:13:19

大马中国媳妇融入当地遇尴尬 面临签证和歧视难题

  李玲艳(左起)、余阳春、杨雪、薛鼎铭及徐珊珊,接受《中国报》专访。(马来西亚《中国报》)

  中新网2月25日电 据马来西亚《中国报》报道,中国新娘因为爱离乡背井,远嫁到马来西亚当媳妇,却因一小部分“害群之马”,令大部分正经人家和贤妻良母的中国媳妇饱受歧视,甚至遭大马当局不公平对待。

  旅居大马3年半的中国媳妇杨雪指出,大马与中国生活习惯没有很大差异,即使有不习惯的生活与文化,但这些问题都随着时间迎刃而解,唯有遭受歧视和签证是中国媳妇遇到的最大问题。

  她说,签证方面,中国新娘与其他外籍新娘如泰国、越南等国家或地区,遭大马当局不一样的对待,大多数中国媳妇享有较短婚姻签证居留期限,如3个月或6个月,且一定要到布城移民局办理婚姻签证。

  须到布城总部办理婚签

  “一些住在北马或南马的中国媳妇,她们需每隔数个月拜托丈夫请假,赶到布城移民局总部办理婚签;据悉有些中国媳妇因没有准备详细资料,或遭到刁难或遭到当局双重标准对待,被迫折返,下次再来。”

  杨雪说,只有中国媳妇面对这些问题,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媳妇,反而只需在本身居住州属的移民局办理签证即可。

  杨雪接受专访时,表达了中国媳妇们的心声。

  对于中国媳妇的上述遭遇,杨雪坦言确实有一小撮中国女子让马来西亚留下不好印象,但这对大多数正经的中国媳妇不公平。

  《中国报》也另外专访3名中国媳妇及1名中国女婿,即徐珊珊、余阳春、李玲艳、薛鼎铭,畅谈他们随同马来西亚丈夫和妻子来到大马定居后,如何入乡随俗、马中两国生活差异、及新年习俗差异。

  新年少了热闹 多了温馨

  虽说马来西亚农历新年文化是祖先从中国下南洋时带过来,但两国新年文化仍存在许多差异,徐珊珊说,马来西亚庆祝新年气氛不比中国热闹,却非常温馨。

  她说,中国新年非常热闹,特别是大城市,每间店面都打开大门做生意,但大马城市在农历新年期间就顿成空城,很多店面都休息。

  “由此可见,马来西亚非常注重家庭,经常举办家庭日或在佳节宁愿少赚,多抽出时间陪伴家人。”

  徐珊珊赞扬大马中华文化和习俗保留得比中国好,就如农历新年拜神的传统礼仪都做得比中国好,中国已经少有这些习俗。

  “大马老人家也是非常传统,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教育,就如新年期间给红包,大马人认为给红包是好彩头,不会在意红包数额,但在中国很现实,多数小孩都有攀比情况,而且是依据红包数额来视人。”

  另外,杨雪说,在中国欢庆新年吃年夜饭时,一家大小团圆嘻嘻哈哈地坐在一起看春晚表演,这在大马并不流行,每次只有她自己一个人看春晚,看得没瘾。

  提供管道解决问题

  薛鼎铭说,一些中国媳妇因无法适应或没有找到管道倾诉和解决问题,不幸患上忧郁症。

  他说,若“中马婚姻群组”这个组织成立,可以对这些求助无门的中国媳妇提供帮助。

  另外,李玲艳说,虽然中国媳妇远嫁他乡,面临文化差异的不习惯,但有些时候自己应该主动解决问题,不要制造问题。

  成立QQ群协助同乡

  杨雪说,由远嫁大马的中国媳妇和娶妻的中国女婿,透过微信和QQ群成立“中马婚姻群组”,希望今年迈向正轨的非营利组织,以便名正言顺帮助中国媳妇和女婿解决问题,并为大马献一份力。

  她说,组成该群组旨在让在大马结婚的中国人找到归宿,希望除了中国驻马大使馆,中国媳妇和女婿还有其他温暖地方可以依靠,倾诉心事,寻求方案解决在大马面对的问题。

  “我们目前是个零星组织,有时当姐妹遇到问题时,如家暴,我们的能力有限,或只能以个人名义帮忙。我们希望将这个群组扩展为正规组织,往后有更多社会活动,可帮助姐妹如何学习自食其力,例如学习马来语、英语、驾车和各种技能等,无需过于依靠丈夫。”

  杨雪说,该群组也为大马社会做出许多奉献,如为水灾灾黎筹募、探访孤儿院和老人院等。

  杨雪说,目前该群组成员大部分是女性,预计有数百名成员,希望有人来协助这个群组一起迈向正规组织目标;目前该群组已跟相关政府机构接洽处理。

  冀简化签证更新程序

  余阳春认为,签证和歧视是中国媳妇面对的最大难题,其他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克服和适应。

  “我们希望大马政府不要因为少数中国人,而将大多数中国人归为同个类别,应公平对待;并希望大马政府简化程序,让中国媳妇在自己居住州属办理更新婚签。

  “当局大可随时上门巡查,正所谓平日不做亏心事,夜晚不怕鬼敲门,我们都希望大马和谐,为大马奉献。”

  另外,薛鼎铭是中国女婿,他说,男子办理婚签相对会比较好,很少遇到上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