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表明普京不会守约 仅武装乌克兰还不够

作者:王一 来源:环球网
2015-02-13 16:46:00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王一】在德法领导人马不停蹄积极斡旋两周,俄乌德法四国首脑经过16个小时的通宵马拉松谈判之后,持续10个月之久的乌克兰危机终于在12日再度迎来了停火的协议。而英国《金融时报》13日却马上刊文称,俄罗斯总统普京不会守约,仅仅武装乌克兰还不够。默克尔9日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面时,主要的分歧即是否武装乌克兰。地理位置临近乌克兰的德方认为应该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而美国坚持不排除武装乌克兰的可能性。对此《金融时报》认为,西方应该为乌克兰提供武器,并且文章还进一步指出,武装乌克兰至多只能解决一半问题。

  经验表明普京不会遵守诺言

  《金融时报》的文章一开始便写道,弗拉基米尔 普京(Vladimir Putin)已经同意在乌克兰停火。但过去的经验表明,这位俄罗斯总统不会遵守诺言。普京的目的在于消除西方国家的斗志。西方现在必须决定,是否为乌克兰提供武器。

  文章称,欧洲的安全依赖于领土不可侵犯原则。如果国家能够依靠“侵略”邻国扩大自己的疆土,世界就倒退到20世纪早期霍布斯式的时代了。《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Budapest Memorandum on Security Assurances,译注:1994年签署,美英俄承诺尊重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明确无误地声明将保障乌克兰的安全,以换取乌克兰放弃核武器。俄罗斯“复仇主义”的目标并不局限于乌克兰。

  文章还称,默克尔私下也承认,普京不会放弃他的所谓的“新俄罗斯”(Novorossiya)。她目前的外交政策以及本周在明斯克达成的协议,最可能的结果是赢取暂时的平静。德国的策略是阻止俄罗斯推进,就像在南奥塞梯(South Ossetia)、阿布哈兹(Abkhazia)和德涅斯特河(Transnistria)沿岸那样,在顿巴斯(Donbass)形成“冲突冻结”(frozen conflict)局面。

  另外,默克尔指出,西方必须有耐心,就像在冷战时期那样。油价暴跌和制裁会让俄罗斯付出代价,而向基辅提供武器则会促使莫斯科方面升级这场冲突。《金融时报》认为,反对这种观点的理由是,西方有义务帮助乌克兰自卫。如果向普京侵占土地的行为屈服,只会助长他的“复仇主义”。一支装备更精良的乌克兰军队会改变俄罗斯的考量,普京可能会派遣一支陆军师,但代价是惨重的伤亡,“西方密谋包围俄罗斯”的陈旧借口也不再能用。

  文章还指出,普京认为西方是腐朽而孱弱的。德国的意思是俄罗斯处于一个平行宇宙中。俄罗斯外长谢尔盖 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重新搬出那套陈词滥调,称乌克兰危机爆发完全是因为美国支持的法西斯主义者作怪。这番言论招致嘲讽声一片。面对这种自私自利的荒诞想法,西方必须划出一条底线。

  文章进一步指出,武装乌克兰至多只能解决一半问题。现代防御性武器并不能扭转顿巴斯实际的军事局势。只靠乌克兰自己无法击败俄罗斯军队。

  乌克兰危机让人想起巴尔干战争

  《金融时报》称,是否为基辅方面提供防御性武器的讨论,将令人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的巴尔干战争。当时波斯尼亚人被四处劫掠的塞尔维亚人蹂躏,而如今的乌克兰则受到“复仇的俄罗斯”的军事力量的压迫。巴尔干战争给了我们有益的教训。在联合国继续实行禁运的同时,屠杀迅速地继续进行。在塞尔维亚人在斯雷布雷尼察(Srebrenica)屠杀平民后,北约(Nato)的直接介入迫使米洛什维奇坐上了谈判桌。美国总统巴拉克 奥巴马(Barack Obama)却不会向乌克兰派遣美国战机。

  文章称,自莫斯科吞并克里米亚、派遣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东部“煽动分裂分子”后,有关是否应当武装乌克兰的争论便不断升温。德国总理默克尔称俄罗斯“侵略”克里米亚是对欧洲秩序的严重威胁,没有人能反驳这一点。但许多人不同意她的这一观点:外交和制裁应该是西方所能做出的反应的极限。《金融时报》认为,“是否应该为他们提供武器”的争论,在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部队在刚立国的波黑肆虐时便已出现过。联合国(UN)对前南斯拉夫实施的武器禁运,使塞尔维亚人占尽军事优势。在波斯尼亚人四面楚歌时,西方在是否要解除禁运的问题上出现分歧。就像如今一样,那时的美国和欧洲决心不派出本国军队。

  文章称,当时一个阵营主张波斯尼亚人有自卫权。如果西方退一步,至少波黑可以在这场战争中与对方势均力敌。毕竟,联合国承认波黑是一个主权国家。斯洛博丹 米洛舍维奇(Slobodan Milosevic)领导的塞尔维亚在战场上节节挺进的时候,是没有动机走上谈判桌的。于是不论是出于道义,还是出于政治现实,都应该武装波黑。但另一阵营认为武装波黑只会让战争升级。塞尔维亚人将加强攻势,新武器也将使波黑人远离谈判桌。而且,在武装波黑与派遣自己的军队二者之间,西方能够明确地划清界限吗?任务偏离怎么办?这一方也声称站在道德现实主义的立场上。

  文章指出,波黑与乌克兰并不完全相似。普京领导的俄罗斯并非米洛舍维奇领导的塞尔维亚。一些主角也已经交换了角色。如果说默克尔现在是反战主义者,那么她的前前任赫尔穆特 科尔(Helmut Kohl)则在1993年呼吁解除波黑禁运。时任美国总统比尔 克林顿(Bill Clinton)支持向波黑运送武器,但随后改变了主意。促成组建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英国和法国是反对解除禁运的主力。时任英国首相的约翰 梅杰(John Major)称,解除禁运将是一种自暴自弃的做法,意在使冲突扩大,默克尔想必会在慕尼黑做出类似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