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普吉岛华裔重拾中文梦

作者:高健钧 常天童 来源:新华网
2014-12-09 18:03:46

  新华网曼谷12月9日电(记者高健钧 常天童)已在北京攻读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泰国女生吉娜·妮萨拉现在回想起来,她能学习中文既是偶然,又是必然。

  高中时,她父亲认为学习中文对将来就业有好处,于是替她在众多门外语中挑选了中文。而吉娜本人其实就是出生在泰国普吉岛的华裔后代。学习汉语可了解祖先的文化,“于是我也感到会讲自己祖先的语言是一件必须的事情,”吉娜说。

  高中毕业后,吉娜考入宋卡王子大学普吉分校学习对华贸易专业。后来她又通过该校孔子学院申请到留学中国的奖学金,前往中央民族大学深造汉语。明年硕士毕业,吉娜面前有多条就业路:她可留在中国加入跨国企业工作,也可回普吉岛从事与中国有关的旅游或商贸往来工作。

  普吉岛是泰国最大的海岛,因其碧海蓝天的优美风光,被称为“安达曼海上的珍珠”,是吸引各国游客的旅游休闲胜地。2000年后的普吉岛每年都会迎来大量中国游客,随着两国关系日益紧密,中国投资者也纷至沓来。当地掀起中文热,越来越多泰国青年人像吉娜一样开始学习中文。而吉娜也回到普吉岛上的孔子学院开始毕业前的实习。

  普吉岛的总人口中,一半以上有华裔血统,其中半数是福建人后代。岛上的普吉镇更是承载着150多年华人历史,如今这里保存下来的建筑大多为当年华人所居住,门庭外悬挂着土地公神牌,门堂内供着祖宗牌位或关公像,无不保留着中式传统风格。相比起普吉岛其他灯红酒绿的商业街,普吉镇显得街空楼静,多了一份清静,少了一些喧嚣。

  走在古香古色、充满南洋风情的街道上,吉娜告诉记者,她对这些老街道有了新感悟。“自从我学了汉语、并知道祖先是中国人,再去那些华人聚居的地方,就会感到很亲切。我喜欢和老华人聊天,听他们讲有趣的历史和故事。中国对于我来说,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外国国名,因为我的未来和生活将与这个国家息息相关,”吉娜说。

  “在学习中文这件事上,我们这一代华裔比长辈们要幸运。我的外公、母亲都不会讲中文,虽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但他们没有机会、也没有条件学中文,”吉娜说。

  “由于特殊历史时期的限制,像我们这样的第三代华裔,没能像更老一代华裔那样上中文学堂,没办法最后只好学了英语,”居住在普吉镇上的老华裔巴妮女士已过花甲之年,目前是普吉皇家大学的英文教授。没机会学到中文,给她留下了深深遗憾。而想到普吉华裔历史上华文教育的断层,总会让她痛心。

  巴妮提到的“更老一代人”的中文教育,在普吉镇泰华历史博物馆里可见一斑:旧式课堂的陈列馆布置成旧时私塾的样子,墙上一扇大玻璃窗内,摆满了从《三字经》到《面壁十年图破壁——周恩来总理的故事》等,展示着上世纪各历史时期出现的华文课外读物。

  “越老越想学中文,但现在年纪大了,有些吃力了。”巴妮单眼皮,皮肤白皙,长着一张标准中国南方老人的脸。与记者交流时,她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偶尔也会蹦出几句发音别扭的中文。“但我们心里最清楚,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根,”她说。

  2003年以前,普吉的中文教育资源十分稀缺,普吉及临近省份只有少数中学开设中文选修课,大学都没有中文专业。即使有民间中文教育,规模也都很小,师资力量有限。2003年,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普吉分校开创中文系,但每年招生人数仅有十几人。直到2006年,随着普吉和整个泰国对中文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普吉的华文教育终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普吉孔院中方院长张新玲介绍说,上海大学和宋卡王子大学普吉分校于2006年合办宋卡王子大学普吉孔子学院,该校中文系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供不应求。与此同时,普吉府的大中小学、补习机构、私立语言学校等提供中文教育服务的机构如雨后春笋,互为补充,满足着当地中文教育需求。

  8年里,普吉孔院累计注册学员人数已超过8万人,与大学合作培养的5届中文毕业生约9300人顺利结业,其中超过70%的毕业生在旅游及商务领域就职。作为泰国唯一一所旅游商贸特色孔院,普吉孔院现已成为普吉及相邻省份政府部门、学校、旅游公司、机场、酒店和国际医院的汉语人才培养基地。

  在拥有众多华裔的泰国普吉,推广汉语学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批批像吉娜一样的新一代华裔开始学习汉语、使用汉语,既为了重新拾起祖辈的中文梦,也为了在中泰两国越来越紧密的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