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印度之行将完善我国周边外交布局

作者:钟卉 来源:钱江晚报
2014-09-18 08:05:00

  1, 中印两国目前的关系如何?

  两国关系总体向上,问题基本可控

  金灿荣:中印之间存在一些矛盾,包括边境纠纷、达赖集团问题、认为中国支持巴基斯坦就是伤害印度、国际影响力上的竞争等,这是关系的一面。

  另外一面,中印关系总体是向上的。近年来,中印关系发展很快:中国是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国际社会中,双方都是金砖国家,还在很多问题如气候变化、国际贸易体制改革上都立场一致。

  所以中印之间是: 贸易关系发展正常,政治关系基本稳定,国际上有较多合作,虽存在一定问题,但问题基本可控,合作基本正常的关系。

  2, 莫迪上任后,首次访问的大国就是日本,且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私交甚好。日本舆论大谈“印日联手应对中国”,印度会被日本拉拢吗?

  印度不会成为别人的一张牌

  金灿荣:莫迪和安倍虽然在微博上相互@“秀恩爱”,且莫迪的日本之行时间很长也很热闹,但我们看两国最后的成果,实质的成果其实不多。日本承诺投资印度350亿美元,但是马上到位的援助仅有5亿多美元。这对于印度12.6亿的人口大国来说,是杯水车薪的事。双方的高铁项目也没有谈下来,只能说印日的“交好”是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另外印度是非常独立的一个国家,不会成为别人的一张牌。印度的利益最大化,是和中国、俄国、美国、日本都搞好关系。它真的倒向某一边,对它自己也是不利的。

  3.习近平此次印度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和莫迪会谈到哪些话题?

  印度行将完善我国周边外交布局

  金灿荣:习主席印度行的第一个目的是完善周边外交布局:习主席执政以来,跑了很多地方,包括美洲、欧洲、非洲、亚洲都跑了。周边国家去年跑了中亚、东南亚,今年跑东北亚、南亚。此次访问印度后,习主席在亚洲的重要地区就都跑遍了,周边外交布局就完整了,进而周边外交的整体地位也就提高了。

  第二个目的:促进中印的多方合作:包括经济、人文交往、国际问题上的合作,甚至不排除军事上的合作。

  第三个目的:推进中国的重要的外交议程“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印度在海上丝绸之路方面是重要的环节,我们需要印度的支持。

  另外,此前中国倡议成立几个银行,一个是金砖银行(已经成立),另一个是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这次一定会谈到。获得印度支持以后,中国就可以在APEC期间宣布了。如果这次中印能够在亚洲基础建设银行方面有共同的表态,在“一带一路”方面印度表示支持,那么我们重要的外交议题就获得进展了。

  4,习近平访印前,国防部组织46国驻华武官赴西藏等地参观,展示中印接壤地区军事装备,有何用意?

  缓解印度疑虑,中国已在努力

  金灿荣:中印关系有一个情结。这个情结中国人不太在意,但是印度人看得很重——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中国获得大胜,中方歼灭印度4000多人,自己牺牲了154人,基本上像美军打伊拉克一样,军事上是一面倒的。中国人很快就把这个事忘了,但是印度人一直耿耿于怀。

  长时间来,印度一直有阴影,对中国实质上是害怕的、畏惧的,而如今中国发展得很强大,中印间力量差距非常大,去年中国的GDP是9.3万亿美元,印度是2万亿美元,差了4倍半。我们人均6800美元,他们1500美元。因此历史阴影加上现实力量差距,印度人看中国,就像中国人看美国,总觉得中国在围堵它。

  此次中国向46国驻华武官展示中印接壤地区军事装备的行为,是希望通过国防透明化——即和印度相临的西藏自治区的军事情况透明化,缓解印度的疑虑。效果不一定保证,但主观上中国已经在做这种努力。

  5.驻印使馆表示,中方千亿美元投资系印媒误读,但肯定会加大对印投资力度。网友疑惑,对印度投资不是帮助了竞争对手吗?

  增加对印投资,中印都能获益

  金灿荣:首先,中国制造业能力世界第一。我们的能力太强了,国内市场吃不饱。我们为了工业活下去,必须“走出去”。要保持这个第一,是需要国外市场的,印度就是一个潜在市场,应该抓住。

  第二,我个人认为,印度这个国家,社会结构还是不合理的。它是浅显的社会结构,除非印度出现一个毛泽东,彻底改变这个社会结构,否则我认为印度不具备自主工业化的能力。印度基本上是由外界推动的现代化,外界的力度推到哪,它就现代化到哪。

  而中国的社会结构非常现代化,有自主工业化的能力。所以将来,针对现代化的核心力量——制造业来讲,中印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扩大的。我们把一部分制造业转移出去,提升我们的产业结构。这个政治上有助于印度的发展,但是战略上中国的收益更大。 本报记者 钟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