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日本自卫队在伊拉克
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丰田、东芝、索尼这些广为中国消费者熟悉的日本企业,不仅生产电梯、汽车、笔记本、手机、相机等产品,更有着另一重身份—军工企业。日本从事军工生产的大型企业就有20余家,承包企业2500余家,俨然构成一个隐藏于民间的“军工帝国”。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半军半民的军工复合体多以民用工业的面目示人。受制于日本自卫队订单少,武器又不能出口的窘境,日本军工企业生产线开工严重不足。“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事实上就像发令枪,这些军工复合体忍不住暗自高兴,个个摩拳擦掌、急待冲刺。
据报道,这些藏军于民的军工企业正在偷偷地加紧研制军用电子元件、潜艇、舰艇、水上飞机以及坦克,并秘密地联系买家,取得了不俗进展。近期,三菱重工、日本商工会议所等企业与组织纷纷表示将努力为国际军备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日本最大的军工企业三菱重工于4月2日发表声明称,“武器转让三原则”表明日本政府认可对加强国防生产和技术基础的需求。三菱重工还表示,将努力遵守新的指导方针,以及政府对于监督军品出口或日本军工公司参与国际军品生产和开发项目的要求。日本经团联会长米仓弘昌表示“非常欢迎武器转让三原则”。日本商工会议所会长三村明夫称,希望新三原则可以在有效削减国防费用的同时更方便日本在国际间做出贡献。安倍第二次上台执政之后,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间,曾访问15个国家,共带去32家日本军工企业同行。每去一处都有与访问国进行“防卫交流”的记录,目的就是推销日本的军工产品,给日本军工企业拉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