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玫瑰摆放在迈克尔·布朗的墓穴上。新华社发
大规模抗议活动是多年来美国社会不公、种族歧视的矛盾激化反应
弗格森镇所在的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地区是一个事实上种族隔离程度相当高的地区。弗格森历史上是一个白人城镇,上世纪90年代大批黑人移居该城市郊区。在这个黑人为主的城市,市政府与警察以白人为主。现任长官和警察局长都是白人,6人组成的市议会只有一个黑人,53名警察中有3名黑人。布朗之死再次令人深感美国种族冲突和种族隔离的严酷现实。本报记者在弗格森镇采访时看到,弗格森镇主要街道两旁最为醒目的建筑是一家麦当劳餐厅,黑人聚居的简陋房屋与白人住宅区相比有着天壤之别,而这种情况在全美各地普遍存在。
美国民众对布朗之死的反应也突显美国社会的分裂。就在弗格森镇连日发生抗议白人警察枪杀布朗的示威活动后,圣路易斯街头也出现了支持白人警察威尔逊的示威活动。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日前对布朗之死的舆论调查显示,围绕此次事件,美国舆论两极分化严重。不同种族对该事件的看法存在明显差异。关于此次事件,80%的黑人回答称属于“严重的种族问题”,而白人仅为37%,认为美国军警反应“过度”的黑人比例为的65%,几乎达到白人(33%)的两倍。
布朗之死所引发的大规模抗议活动是多年来美国社会不公、种族歧视的矛盾激化反应。美国佐治亚州黑人政治家毕晓普认为,“在种族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坦诚对话。”他表示,当人们没有工作、没法养家糊口的时候,紧张关系就会加剧。我们必须将问题摆上桌面,看到各个族裔之间有各种误解和不信任。我们必须推动宽容,也必须消除不信任。更好的教育、更好的沟通、种族与群体之间更好的理解、警察与社区之间更多的理解并更具有合作精神——所有这些都是必要的。政府必须采取政策,改进所有人的生活质量:工作机会、经济发展、提升教育、社区安全、消除犯罪与毒品、有能够承担的医疗保险。
布朗葬礼当天,也是美国许多学校开学的日子。美国各地不少学生走出教室就布朗之死进行抗议示威活动:布朗本来也应该同他们一样开始进入大学课堂,但此时却已长眠地下。迈克尔·布朗母亲的朋友沃伦·贝尔在葬礼上表示,这一悲剧发生之后,有些事情可能发生变化,但要彻底改变现状,恐怕还要等上很长一段时间。
(本报华盛顿8月26日电 温 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