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军后勤保障:战略空运有“空中双翼”

作者:王凤才 商世民 张冬 来源:解放军报
2014-08-15 03:05:00

  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把正确数量的物资送达正确的用户,是美军对后勤部队保障力提出的最高要求,也是美军后勤能力生成的核心要素——

  精确保障:美军后勤建设核心标准

揭秘美军后勤保障:战略空运有“空中双翼”

  后勤保障力是战斗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聚集和释放战斗力的重要支撑。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把正确数量的物资送达正确的用户,是美军对后勤部队保障力提出的最高要求,也是美军“聚焦后勤”和“感知与响应后勤”的灵魂之所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海湾战争以后的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军更加重视在战争爆发前对后勤能力的调用,为赢得战争构造有利态势。在新一轮军事转型中,美军也认识到,没有后勤的转型就没有军队的整体转型。

  以网络为中心的“感知与响应后勤”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尝到了网络中心战的甜头,同时坚定了美军向网络中心战样式的联合作战方向转型的决心。为适应网络中心战的保障需要,美军在总结伊拉克战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适于作战的感知与响应后勤”的理念及其一系列理论。

  所谓“感知与响应后勤”,是指以商业的感知与响应理念为基础,吸取各种先进经营管理技术的新型保障系统。其精确灵敏的适应性保障,使基于效果的联合作战得以实施,从根本上弥补传统保障的不足之处。“感知与响应后勤”认为,一个单位的战斗效能不仅要靠拥有足够的弹药、油料、给养、水以及维持军事能力的其他物资装备,而且要避免累赘的剩余物资。太多的弹药、油料、给养或水会影响效能,因为物资太多,单位的速度就会减慢,敏捷性就会降低,维持高战斗节奏的时间就会缩短。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美军认为,后勤指挥控制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精确保障能力等,是后勤部队的核心保障能力,其基础是后勤人员和装备达到既定满编率和训练水平。美军人员整体战勤比长期保持在1:0.8的水平。在整体操作层面,美军强调打破体系壁垒,把联勤、军种后勤、民间社会化和动员力量,乃至友国盟军后勤纳入一个大“蓄水池”,按需灵活调用。

  美军精确保障的理念贯穿于保障目标设定的方方面面。战略投送方面,美军要求能在96小时内向世界任何地方部署1个旅、120小时内部署1个师、30日内部署5个师,据此筹备兵力输送、物资运输和预置等能力;初期行动中,在战术层次美军要求部队具备3至7天的自持能力,战役、战略层次相应进行支援准备。物资配送领域,美军目标是全球范围内陆海空军的部队用户平均等待时间分别为15、12.5和5天,各系统各级据此优化补给链条。在伤员后送方面,驻阿富汗“国际安全部队”大都借鉴美军的“黄金1小时”法则,即从申请到伤员后送至适宜的救治机构,必须在1小时内完成,据此配置和调用战场卫勤资源与后送力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