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市场难救日本

来源:国际商报
2014-08-11 09:12:00

  在拉美奔波了11天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终于在8月4日回到了日本。但迎接他的却是日本经济的利空数据。

  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日本工业产出月率滑落3.3%,创下2011年3月大地震以来最大,暗示国内外需求逊于许多企业的预计,这令日本央行的乐观预估进一步受到打击。而此前公布的6月出口数据也意外下滑2.0%,这已经是日本出口连续两个月下降,而此前市场预计当月日本出口将增长1.0%。

  安倍选择出访拉美,被外界解读主要有三个目的:能源资源外交,扩大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为再次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发起拉票攻势。除了“入常”这一政治诉求外,拓展日本在拉美的影响力,推动日本与拉美国家的经贸交流,以此拉动日本经济增长是安倍的主要经济诉求。

  媒体报道,安倍此行率领70人的经济团,每到一处都大打经济牌。访问最后一站巴西时,安倍称其“安倍经济学”已奏效,现在是巴西和日本扩大贸易与投资关系的时候。

  “安倍经济学”真的奏效了?现实无情地给安倍浇了一盆冷水。

  高盛就公开看空日本经济。高盛集团首席日本经济学家马场直彦(NaohikoBaba)指出,今年4月日本政府宣布提高消费税率,在税率提高之后日本民众减少了消费,除非日本国内的工资待遇水平明显提高,否则这样的情况就会继续下去。不过,最新数据显示,日本6月工资水平仅同比上涨0.4%,增幅低于5月份的0.6%,基本工资看似小幅增长,但从长期来看仍旧处于下行通道。

  由于消费支出减少,出口下降,高盛认为,二季度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已经不可避免。根据现有数据,高盛预计,日本二季度实际经济增幅换算成年率极有可能为-6.5%。

  路透社近日公布的分析师调查也显示,日本二季度经济可能出现近两年来的首次萎缩,将出现7.1%的负增长。

  面对出口的不景气,日本急需寻找新的出口市场;而能源及大宗商品需求的增加,也需要日本找到更多的供给方。而人口总计约6亿、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万亿美元,且拥有丰富大宗张品的拉美市场显然是安倍的目标之一。

  在安倍首站到访的墨西哥,日本就成功与墨西哥签署了能源等协议。两国发布的联合声明称,要将双边合作拓展到新的领域,通过两国各自的改革使经贸关系更上一层楼。而在巴西,国有的巴西石油公司与两家日本金融机构签署了5亿美元贷款协议。在没有提供细节的情况下,安倍称一家日本企业签下了建设圣保罗地铁工程的合约。

  但日本要向拉美市场出口更多产品,显然还需要更多耕耘。统计显示,日本是墨西哥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也是其在亚洲第二大贸易伙伴,2013年双边贸易额近200亿美元。日本是巴西的第六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约为150亿美元。在这方面,日本显然与中国有一定距离。统计显示,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成为巴西、智利和秘鲁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墨西哥和阿根廷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13年中巴贸易额是830.3亿美元,约是日巴贸易额的5.5倍;中墨双边贸易额近700亿美元,约为日墨贸易额的3.5倍。这些数字表明日本在拉美国家的经济影响力依然有限。

  对此,第三方的评论也许更为客观。“德国之声”援引欧洲学者泰德斯科的话称,安倍会发现,他在政治上与拉美领导人差异很大,他也无法如同中国对待阿根廷、古巴和委内瑞拉般慷慨大方。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则称,安倍之行将难以复制习近平的访问所带来的影响。在习近平访问拉美期间,金砖国家宣布成立新开发银行。除了这个协议之外,习近平还签署了一份价值350亿美元的地区发展基金协议。日本再也无法指望从投资的数额上与中国相比。日本只能寻求在两个领域签署协议:一是日本具有技术优势的行业,比如铁路和建筑;二是日本国内缺乏充足生产能力的行业,比如能源和农业。

  如此看来,安倍让借拉美市场拉动日本经济的想法要变成现实还需要时间。正如《读卖新闻》所说:尽管日本在拉美“卷土重来”有信心,但在以强大的经济力量为背景的中国外交攻势面前,日本维持存在感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