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自贸协定谈判的启动,让人们看到两大经济力量“融合”的希望,然而六轮谈判进展下来,也让人们体会到了“融合”的不易。
如何在世界两大规则体系间找到折中点?如何平衡美国各个利益团体和欧盟各个成员国不同的利益诉求?无数棘手问题都让“2015年完成欧美自贸协定谈判”这个承诺在人们视野中渐行渐远。
体系的对冲
标准,行业标准,这是受访专家口中欧美自贸协定谈判最难啃的“硬骨头”。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何伟文指出,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区的自贸协定谈判,货物贸易领域市场准入问题并非两者的谈判重点,因为欧盟和美国的关税水平已经很低了;谈判的重点更多集中在规则标准等非关税壁垒上。棘手的是,无论是行业标准还是管理体制文化,美国和欧洲标准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双方很难在短时间内达成一致,前景不容乐观。
比如对食品卫生领域的标准,欧美就有天壤之别。欧盟长期奉行“从严预防原则”,对任何可能不利于人体健康的食品均拒之门外。以欧盟禁止进口美生猪和经乳酸清洗过的牛肉为例,美国于2010年12月递交书面报告,证明有关进程是安全且有效的。2011年7月,欧洲食品安全局同意解除禁令,但遭到法国等欧盟成员国反对,理由是可能伤及消费者信心。直到2013年2月,欧委会才宣布正式解除对美活猪、牛肉等产品的进口禁令。近期,在欧洲深受马肉风波困扰的情况下,更没有欧洲领导人敢在食品问题上松口。
在金融监管领域,如何划定未来的监管和分工规则备受争议,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协调进展缓慢。近来的法国巴黎银行被罚事件更凸显了这种分歧。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7月初,美国司法部门以法国巴黎银行向“黑名单”国家转移资金为由,对其开出89.7亿美元的天价罚单。此次罚款金额远高于之前美国对苏格兰皇家银行、瑞士信贷集团等机构开出的罚单。法国巴黎银行认为自身行为没有违反欧盟的法规,但这一辩解显然没能得到美国相关法律的同情。
长期以来,欧盟都希望推进金融监管方面的合作,并将此议题放到了欧美自贸协定谈判桌上。可惜,正如欧盟贸易代表卡雷尔·德古赫特说:“欧方建议将金融监管尽快纳入谈判程序,但还未收到美国谈判方的积极回应。”
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和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进行的调查显示,94%的德国人认同欧洲标准,而认同美国标准的仅占2%。德国农业部部长克里斯蒂安·施密特也表示,欧洲的标准不容谈判,“向欧洲出口产品,就要符合欧洲的标准”。
立场的矛盾
除上述种种难题外,欧美自贸协定谈判还各自面临国内难念的经。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副主任姚铃直言:“欧洲一体化走了多少年,至今在重大决策上仍有分歧,如今想满足协调‘28国’之间的立场又谈何容易。”
先看欧洲内部。对欧美自贸协定谈判,欧委会最热心,但成员国“冷热不均”。
热心者如捷克,其工业交通协会就明确放出消息,称欧美自贸协定的履行对捷克企业界将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有助于消除目前捷克在货物及服务贸易上遇到的主要障碍,捷克全力支持筹委会的各项工作;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也报道,意大利对欧美自贸区谈判成功充满期待。该报预计,若欧美自贸区谈判成功,意对美出口生火腿、水奶酪等产品将至少增长40%,意对美机械出口也将大幅增长。
反观德国,其对欧美自贸协定谈判“颇有微词”。何伟文表示,尤其是德国和美国发生监听事件冲突后,德国的态度就更为冷淡。欧洲人担心欧美自贸协定会威胁其食品和环境,发声最强的正是德国,一位新当选的、以反欧美自贸协定为竞选亮点的绿党欧洲议会议员明确表示反对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称其不会带来任何积极影响。
为此,德古赫特频频访问德国的大学竭力宣传欧美自贸协定的好处,并在德国上议院演讲,但似乎并未说服德国。欧委会原主席顾问称,外界似乎有错觉认为德国和英国有同样的自由贸易态度,但事实并非如此,德作为出口大国并不意味着它希望开放市场。
美国国内同样面临不少内部掣肘,一些党派人士和工会组织成员也在担忧贸易自由化可能带来的一些弊端。美国的汽车制造等行业是欧美自贸协定的最大潜在受益者,普遍支持贸易谈判,但对于同欧洲协调安全和空气质量标准等问题还有所保留。例如,美国不愿过多地在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上作出让步。
另外,何伟文补充道,今年时值欧洲大选,欧盟主要机构均将换届,同时今年年末美国也会迎来中期选举,这都会不同程度影响欧美自贸协定谈判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