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欧洲国际防务展是防务领域最重要的展会之一,吸引全球众多军工企业携带其最新研制的武器和高技术军用装备参展。图为今年6月18日,军工企业在法国巴黎举行的欧洲国际防务展上展示最新产品。人民视觉
军工企业纷纷转向民用和国际市场,不断优化企业结构
为了稳定效益,军工巨头们纷纷出招,开源节流,寻找新的增长点。
一是业务多元化,注重民用市场。2013年9月,洛克希德收购了英国科技企业艾莫集团。全球共有75个机场使用艾莫的机场运营系统,这笔交易则让洛克希德加强了空中交通管制业务的能力,未来20年也能从艾莫在北海的油气业务中获益。今年,洛克希德和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波浪伙伴公司达成价值2.05亿美元的协议,将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港南部海岸3英里处,打造全球最大波浪能项目。
波音则充分发挥其在民用客机的优势,为军工业务服务,节省大笔研发和生产成本。例如,美国空军未来的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飞机,将由波音737机型改装而成。
2013年,通用动力的商务机业务收入增长17%,达到81亿美元,而据瑞士信贷估计,商务机业务占通用动力收入的比值将从2011年不到20%,跃升至2016年的50%。
2013年,泰雷兹营业额达到109.6亿美元,同比增长13%,其中45%的盈利来自非军品。该公司总裁让—伯纳德·莱维认为,业绩增长与深化“军民结合”改革策略密切相关。泰雷兹为空客和波音客机提供电子、通信、机上娱乐等民用系统。
二是加强国际化,开拓新兴市场。洛克希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玛丽莲·休森透露,目前海外业务占洛克希德销售额的18%,未来将把这一数字提高到20%。为此该公司在2013年专门组建国际部门,不断巩固核心竞争力吸引海外订单,同时向非军工领域迈进。他们将希望寄托在旗下盈利能力最强的航空业务,例如C—130大力神运输机,以及F—35联合攻击战斗机。F—35作为最先进战机之一,尽管正式服役时间一再推迟,制造成本不断攀升,但依然带来了可观的订单数量,包括美国及其盟友在内的至少11个国家已经决定在未来十几年内购入超过3000架F—35战机。
今年初,泰雷兹最大一笔订单来自墨西哥。让—伯纳德·莱维还表示,泰雷兹的盈利中,新兴市场的贡献比例在不断上升。欧洲最大的直升机制造公司芬梅卡尼卡也在今年强调会继续加大力度开发新兴市场。
2013年,法国与阿联酋签署了“鹰眼”合约,向阿联酋出售两颗高分辨率“太阳神”监视卫星。这笔国防出口订单总额近8亿欧元。承接卫星制造任务的就是泰雷兹,以及空客集团旗下子公司阿斯特里姆。
三是优化企业结构,削减亏损部门。洛克希德全球雇员人数已由2008年峰值的14.6万人减少了3万多人,还对设施进行关停整合。去年底,该公司宣布将在2015年年初前关闭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航天设施,将大部分的商业和军事卫星业务转移整合至科罗拉多州。通用动力首席执行官维斯·布什在去年表示,该公司近年来裁员已达19%。
芬梅卡尼卡2013年对外转让了一批非核心部门,并计划剥离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火车信号系统。空客集团2013年进行了全面的企业重组,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裁员,空客集团首席执行官汤姆·恩德斯表示,这一决定是为了削减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以保证集团在宇航防务领域具有竞争力。
(本报华盛顿、巴黎、莫斯科8月10日电 陈丽丹 邢雪 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