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亢奋”已褪去 振兴克里米亚俄并不轻松

作者:刘畅 来源:环球时报
2014-08-08 02:35:00

“回归亢奋”已褪去 振兴克里米亚俄并不轻松

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港很宁静。

  【环球时报赴克里米亚特派记者 刘畅】克里米亚半岛的盛夏,阳光肆意,晚风清凉。夜幕初降,露天咖啡馆便坐了男男女女,轻聊慢饮。黑海沿岸,穿泳衣的一家人散着步,孩子们从长堤跃起,一猛子扎进微波荡漾的海水里。似乎与3月那场最终改变克里米亚国籍的公投有关的亢奋、迷惘、抗拒都已淡去。克里米亚人会讲述入俄之后的种种困扰,比如货币转换带来财富缩水,法律变化造成合同失效,欧美制裁引发结算难题,但他们也表示,这些可以用时间和耐心来消化,只要未来有发展。克里米亚将发展寄托在比基辅更强大的莫斯科身上,后者则在过去4个月里不断推出振兴计划,并许以财政支持。只是钱对经受制裁的莫斯科而言,兑现起来并不轻松。

  “俄罗斯人,去克里米亚吧”

  凌晨,一架俄航客机平稳滑行在克里米亚首府辛菲罗波尔机场跑道上。从摆渡车下来,睡眼惺忪的旅客挤在狭小的到达厅里东倒西歪,又过了半小时,拉行李的拖车来了,人们一拥而上,然后借着微露的晨光各自散去。

  “你看这机场,半个世纪没变样。”从莫斯科到辛菲罗波尔的航班上,莫斯科商人维塔斯·巴赫别列夫坐在《环球时报》记者身旁,他口中嘟囔着,“旁边那栋楼倒是新建的,但一样局促,只是装了行李传送带。比起这些简陋建筑,辛菲罗波尔机场跑道相当气派,当年是按起降航天飞机的标准设计的。”巴赫别列夫常年定期往返克里米亚,近几个月更频繁,“不是因为克里米亚入俄后生意多了,是麻烦事多了”。

  克里米亚入俄的头一个暑期,俄罗斯本土增开多条旅游航线,航班数翻了几番。俄电视台1频道反复播放多集纪录片《克里米亚半岛》,鼓励国民前往旅游。莫斯科高校的学生宿舍前张贴起半岛夏令营通知,宣传苏式疗养院的质优价廉。俄副总理戈罗杰茨和开放政府联络部部长阿贝佐夫先后赴克里米亚度假,做出表率。国有大型企业接到“请为员工安排克里米亚福利旅行”的通知。俄塔社称,国际政治议程改变了俄罗斯人的口味,今年去欧洲度假的人数预计缩减15%-30%。民调显示,愿意去克里米亚的人较去年同期增长5倍。

  增加航班、控制票价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俄民航业的“政治任务”——总理梅德韦杰夫此前批评克里米亚航线机票太贵——约合1200元人民币的莫斯科往返辛菲罗波尔廉价机票一经推出,总在最短时间内销售一空。过去俄罗斯人到克里米亚最经济便捷的方式是乘火车穿越乌克兰东部,如今这条线路已不安全。于是在这个暑期,多数前往克里米亚的俄罗斯人只能买联票,先坐火车到俄南部城市,再转汽车到“高加索”渡口。等待几个甚至十几小时后,挤上一班跨越刻赤海峡的渡轮。

  半岛在平静中过渡

  克里米亚公投之后两天,即3月18日,俄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发表演说称:“克里米亚浸透了我们共同的历史与骄傲……塞瓦斯托波尔,传说之城,伟大的使命之城,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的故乡。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是俄罗斯军队荣耀与勇气的象征。”7月下旬在塞瓦斯托波尔港,当地人米哈伊尔·尤尔洛夫指着不远处一艘高悬俄罗斯国旗的战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里从来都属于俄罗斯。

  并非每个克里米亚人都这样认为。雅尔塔青年几玛·米哈伊维奇生于1989年,在黑海之滨的阳光下长大,在乌克兰首都基辅接受高等教育,说一口流利英语。“我是土生土长的乌克兰人,这从来没有疑问”,他说。可现在米哈伊维奇有了困扰:“我该说我是乌克兰人,克里米亚人,还是俄罗斯人?”

  此时的克里米亚,已然在平静中过渡。最积极“脱乌入俄”的两座“英雄城市”塞瓦斯托波尔和刻赤,升起半岛上最多的俄罗斯旗帜,但大愿得偿的亢奋已然褪去。乌兰克时期的掌权者离开了,位置迅速由莫斯科任命的实权人物填补,公投前后发挥作用的政客、富商、说客在权力交接过程中积极寻找新角色。9月14日,俄罗斯克里米亚联邦区(包括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直辖市)将进行选举。“结果不会出乎意料”,接近政府的尤尔洛夫说。

  米哈伊维奇拿到了新的俄罗斯身份证,旧的并没有被收回。克里米亚人更换车牌的效率很低,街头乌克兰牌照仍占多数。漫游手机只能收到乌克兰运营商的信号,克里米亚人同时用着俄乌两个手机号。被俄罗斯接收的原乌克兰国有企业迅速赶制一批新的宣传品,标明进入“Russia”时代。一些办事机构还没来得及撤掉刻有乌克兰国旗的门牌,俄航飞辛菲罗波尔的机场代码后面仍标注着“Ukraine”。

  “改朝换代”的工程庞大而繁杂,克里米亚推进得不急迫也不激烈。

  量身打造振兴计划

  地面上的平静与舆论战的喧嚣对比鲜明。乌克兰媒体镜头下,公投后的克里米亚海滩空空荡荡;俄罗斯电视新闻中的雅尔塔则是霓虹闪烁,人潮涌动,飘扬的俄罗斯国旗占去画面一角。

  记者在克里米亚的这个盛夏,辛菲罗波尔机场航班起降频繁,刻赤渡口排起几公里长队。但形势远不及俄官方宣称的乐观。米哈伊维奇家在雅尔塔的旅行社生意一落千丈,往年满载欧洲游客的巨型邮轮今年没有一艘停靠克里米亚。克里米亚共和国临时长官谢尔盖·阿克肖诺夫对记者强调:“欧美游客仅占3%-5%。”但他没有说,过去7成游客来自乌克兰,短期内他们不会回来。

  克里米亚酿酒商克多·津楚克培育9年的葡萄园初见盈利。“官方说法是俄罗斯市场向我们全面开放,其实它从来没关闭过,以前俄罗斯对乌克兰酒也不征收进口税”,津楚克加强了语气:“确切地说,我们是丢掉了乌克兰市场。”

  在塞瓦斯托波尔市长办公室,普京任命的代市长、前黑海舰队副司令谢尔盖·梅尼亚伊洛告诉《环球时报》,俄国家杜马已经通过将克里米亚建成经济特区的决议,特区法案基本成型,预计8月批准施行。俄总统驻克里米亚联邦区全权代表奥列格·别拉温采夫表示,克里米亚的优先发展事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项目开发重启,饮水和灌溉工程,旅游业全面振兴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俄罗斯有足够能力落实这些项目,俄本土最发达的9个州将一对一帮助克里米亚9个区发展起来。”

  《莫斯科时报》7月4日称,俄罗斯共计接收克里米亚467家疗养院、232家酒店和92处少年夏令营,其中近半处于破损失修状态,联邦政府希望大型国企和富豪能够接盘。此外,普京签署了在克里米亚开设赌场的法案。当地富商奇切林·尼基福罗夫带记者实地走访了他拿下的3块地皮。“建赌场意味着投资涌入、游客消费增加和周边产业的全面复兴”,尼基福罗夫对未来充满信心,“新一轮土地私有化刚刚开始,每个人都觉得其中有利可图。”

  克里米亚需要钱,很多钱

  无论是交通、住宅、能源,还是农业、旅游,哪个单拎出来都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意味着巨额资金投入。“俄联邦政府给上述优先发展项目的预算是多少?资金到位多少?”《环球时报》记者就此一再追问,但别拉温采夫并未给出明确数字。有俄媒称,联邦财政已拨付150亿卢布(约合4.1亿美元)。尤尔洛夫告诉记者,预计到2020年,联邦政府将向克里米亚投资1万亿卢布。

  克里米亚从来不是纳税大户。乌克兰时期,它从基辅要走的一直比贡献的多。根据“透视俄罗斯”网站报道,今年克里米亚的财政预算原本为5.8亿美元,其中3.25亿美元由基辅补贴,今年头两个月,基辅已经划拨21%。

  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之初,俄政府即承诺将当地人的福利待遇提升至“俄罗斯水平”。7月末,记者也多次听克里米亚人提及,公职人员的工资和退休金大有涨幅,虽然物价上涨和从格里夫纳(乌克兰货币)转换成卢布的财富缩水抵消了其中大半。乌克兰调研中心“社会思维”的项目专家卡捷琳娜·奥布霍夫斯卡娅算过,克里米亚现有20万公职人员,将这些人的收入提高一倍多,俄政府需每年补贴420亿卢布。

  此外,扼制克里米亚发展的交通、水电两大难题,解决起来都很费钱。俄罗斯本土没有陆路与克里米亚相连,刻赤跨海大桥预计2018年建成,预算超过12亿美元。计划表上,一条海底隧道同期施工。此前,克里米亚用水全靠从乌克兰境内引入的一条引水渠,现在俄罗斯只能选择高价购买或铺设海底输水管线,后一项工程需投资5亿-8亿美元。

  克里米亚联邦区多名实权人物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反复强调三点:第一,过去23年(指乌克兰统治时期)克里米亚没有任何发展;第二,欧美制裁对俄罗斯振兴克里米亚毫无影响;第三,欢迎中国投资进入克里米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