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非峰会标志奥巴马对非外交“拼图”基本完成

作者:黎文涛 来源:中国网
2014-08-06 08:20:00

  8月4日至6日,美国邀请非洲50国领导人齐聚华盛顿召开“美非峰会”,此次活动邀请首脑人数之多,规模之高乃是美非关系史上首次,对美非关系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美对外战略全局中,美非关系一直是最薄弱的一环,奥巴马作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在2008年上任伊始,非洲曾满怀期许,认为美国将重视非洲,给非洲发展带来更多的红利,但奥巴马执政6年来,战略重心东移亚太,忙于从阿富汗、伊拉克撤军,又牵绊于中东乱局,非洲在美外交棋盘中的“边缘角色”不仅没改善,反有更加弱化的趋势。非洲舆论普遍对奥巴马的“漠视”充满失望,而在中国与非洲关系飞速发展的刺激下,美国国内也诟病奥巴马将“非洲拱手让给中国”。在此背景下,近两年来奥巴马政府也采取主动姿态,有意识的强化对非的战略投入。鉴于近年来中国、日本、印度等与非洲首脑峰会的成功经验,2013年7月奥巴马访问非洲3国时,也萌发了“美非峰会”的构想。

  奥巴马任总统后曾2度访问非洲,2012年提出美国对非战略报告,此次的“美非峰会”应该是奥巴马任内对非政策的“阶段总结”,也意在将美非关系推到一个“新的高潮”,预计峰会也将是奥巴马总统生涯内,塑造美国对非政策的最后一块“拼图”。

  对比之前的克林顿政府与小布什政府,奥巴马时期美国对非战略出现了不少的新变化。首先,重视非洲市场价值,能源价值下降。非洲大陆近20年经济快速增长,2013年消费总支出接近1万亿美元,一个曾经在西方眼中“绝望的大陆”俨然转变为“机遇的大陆”,而此次美非峰会的主题“贸易非洲”、“电力非洲”以及推动美国私企投资非洲也反映了这种转变,长期以来美非经济关系中的两个纽带“援助”和“能源”已少有谈及,尤其在能源方面,美国由于页岩油的发展,非洲对美的能源重要性明显下降,美从非洲2014年头4个月的日均石油进口量比2010年下降90%。第二,安全上从“反恐为纲”转为全方位“军事布控”。奥巴马改变了布什时期“反恐为纲”的安全战略,而是通过军事与情报上的全方位部署与渗透,对非洲重要港口、机场等战略要点进行间接安全布控,2013年美国在38国已部署规模不一的作战部队,在非军事人员达到5000人,美国非洲司令部指挥下的军事行动从2008年的172个猛增到2013年的546个。第三,强化价值观和民间交流等“软实力”影响力。2012年的美国对非战略报告,把民主和善治作为美国对非战略的首要目标,苏丹、津巴布韦和厄立特里亚等国因不符“美式价值观”最低标准而被排除出峰会。在民间层面,美政府重点是做青年和妇女工作,峰会前夕特意邀请非洲500名青年领袖举行论坛,奥巴马亲自参与,表示美国将要为青年领袖提供领导力培训,创业支持,实现与美方专业人士的无缝对接,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创立的“非洲青年女性领导者论坛”也已实现机制化运转。

  奥巴马对非战略的重新调整也是各方实力和关系变化的使然,非洲的崛起、非洲向新兴国家的靠拢是美战略调整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在美国实力相对下降,内外事务缠身的情况下,这些新的政策思路能否实现仍然存疑。在经贸领域内,中国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不到4年时间,在2013年中非贸易额就几乎达到美非贸易额两倍,美国兰德公司最新报告认为,像“贸易非洲”这种由美国政府主导的倡议可望不可及,美国私企也对投资非洲缺乏热情。在安全问题上,伊拉克、利比亚前车之鉴,让非洲国家队美欧等势力的介入存有深深的质疑和提防,而美政府近年来也日益强调多伙伴支持、责任公担,在利比亚、马里等问题上,都是趋向于让法国、非洲国家顶在最前面,多是扮演“幕后”角色。

  此外,中非关系毫无疑问将是美国对非战略动向的一个核心关切,总体上看中美在非洲的竞合态势已经是“利益全方位的交错与碰撞”,但双方关系并非冷战时期美苏在非洲的“零和游戏”,双方对非洲虽不同政策目标、外交思路和优先事项但,但非洲的和平与稳定是中美最大的共同利益交汇点,因此如何保证中美两国在非洲良性的竞合关系,不仅将使得非洲收益,更是塑造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可多得的平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所 黎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