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是否对欧盟采取反制措施,尚待观察
欧洲舆论普遍认为,这轮制裁很难达到预期目的,而且将会引发俄方强烈反制,从而激化固有矛盾,使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希望变得更小。希尔威亚·米勒表示,如果俄罗斯采取反制裁措施,势必会严重影响欧盟一些成员国的经济利益,在重压之下,这些国家一定会反对欧盟继续对俄罗斯进行制裁。
7月22日,俄总统普京在召开的联邦安全会议上曾就“是否进行反制”作出表态。他明确表示,目前俄罗斯主权与领土完整没有面临直接外来的军事威胁。面对西方一波接一波的制裁措施,俄罗斯不会采取“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措施。
俄罗斯国家杜马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席叶梅里扬诺夫称,这次对俄罗斯制裁的力度比以前大,但对俄经济发展重组也是一个机会。俄企业可以生产许多目前进口的产品,比如农业机械、化工产品、部分类别的机械产品,不能自己生产的产品完全可以从亚洲或拉美国家进口。
莫斯科大学乌克兰与白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别兹帕里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具有相当大的人才与技术储备优势,现在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因素,实施进口替代的条件完全成熟。
7月30日,俄罗斯农业监督署宣布从8月1日起限制从波兰进口蔬菜与水果,理由是波方提交的送检产品违反了相关检疫规定。俄国家杜马独联体事务委员会成员斯列格尔认为,这一措施并不是对欧洲制裁的反制,因为该领域双方贸易额实在不成规模。
俄罗斯如“回心转意”,欧盟有可能立即停止制裁
欧盟成员国出于各自利益考虑,在制裁俄罗斯方面一直意见不统一,然而此次则表现出难得的“同仇敌忾”。在布鲁塞尔出版的英文报纸《欧洲之声》的报道称,“马航MH17事件”及之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相关言行促使欧盟各成员国“空前团结”,即使是与俄罗斯经贸关系十分密切的德国也转而支持对俄罗斯“下狠手”。
欧洲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共同发表声明称,“此次制裁意在向俄罗斯发出一个严重警告,如果乌克兰局势不能稳定下来,俄罗斯将被进一步孤立。”欧盟一位官员在向媒体解释这则声明时说,如果俄罗斯能够“回心转意”,重归合作之路,欧盟有可能立即停止制裁。
“欧盟是想以强硬措施逼迫俄罗斯就范,但恐怕这个想法会落空。”希尔威亚·米勒分析认为,从欧俄双边经贸关系的紧密程度来看,这种制裁如果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双方都难以承受。从这一点来看,这种制裁的可持续性值得怀疑。
有分析指出,欧盟加大对俄罗斯制裁力度,使得各方重归谈判桌前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外交努力更加举步维艰。乌克兰危机只能通过政治途径加以解决,制裁、孤立等手段只会激化矛盾,无益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