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员工撤离利比亚

作者:中资员工撤离利比亚 来源:京报网
2014-07-30 00:00:00

中资员工撤离利比亚

  7月28日,因利比亚政府军与民间武装的持续冲突,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最大的储油设施被大火吞噬,大火已经蔓延到了第二个储油罐。利比亚的国家石油公司说火势已经“失控”,利比亚总理办公室的声明称,利比亚政府要求国际援助帮助扑灭大火。 东方IC供图

  中国驻利比亚大使馆经商处28日晚发布紧急通知,要求驻利中资企业在8月1日前组织人员撤离利比亚。

  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28日夜,机场附近的储油罐被火箭弹击中,大火映红了天空,多处黑烟升起,弥散空中,枪声、炮声不绝于耳。

  当天是穆斯林传统节日开斋节,民兵武装之间的交火却没有停歇。

  可能再次爆发内战

  本月13日以来,利比亚两派民兵武装在的黎波里国际机场附近展开激战。经多轮谈判、调停,冲突并未结束,且逐渐向市区蔓延,迄今已造成至少97人死亡、400多人受伤。

  记者在一幢大楼的天台上看到,火箭弹攻击引发的黑烟已从机场周边逐渐向城市中心迫近。

  来自中国宁夏的小伙子马海富先前住在机场附近。他说,火箭弹曾“咝咝地”从头顶上空飞过,自己“吓坏了”。另一次,一枚迫击炮弹落在距他30多米的地方,眼看着飞起的弹片打折电线杆。

  现阶段,的黎波里市政基础设施运转已显现困境。一天内断断续续的停电时间达六七个小时,垃圾无人清扫,汽油供应不足,加油站附近道路排起的车队有时长达一两公里,市民做饭所用的天然气罐断供,只能在黑市购买。

  在位于东部的第二大城市班加西,自今年5月以来宗派武装冲突持续,武装人员围绕不同据点对峙,还有武装不时出动战机轰炸。

  当地多家媒体分析,今年6月底利比亚新议会选举后,各宗派势力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以至于大打出手。一些媒体报道甚至说,利比亚可能再次爆发内战,场面会比2011年反对派推翻穆阿迈尔·卡扎菲政权时“更血腥”。

  积极联系撤离渠道

  面对安全局势不断恶化,中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多次发布安全警示,提醒在利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形势,减少外出,避免前往冲突区域,并与亲朋保持联系。

  28日,使馆发布通知,要求各驻利中资企业在8月1日前组织人员撤出利比亚,使馆将为中资企业人员撤离提供必要帮助。

  记者从中国大使馆了解到,目前在利中国公民约有1000人,使馆正积极联系撤离渠道。

  今年5月利比亚安全局势恶化后,多家中资企业撤出,陆续已有800多名企业员工回国。自7月13日以来,又有一些中资企业主动撤出或大规模减员。

  利政府开放军用机场

  现阶段,的黎波里国际机场已成“战争焦土”,短时间内无望恢复运营。

  利比亚政府已开放位于的黎波里东部的米提加军用机场,用于民航客机起降;在位于西部的第三大城市米苏拉塔,机场运营正常。只是,这两座机场的部分航班只在现场售票,旅客随买随走。

  记者在米提加机场看到,不少旅客携带大批行李坐在候机大厅,查看最新航班信息,等待购票。

  一些人考虑,从陆路过关进入邻国突尼斯,再搭乘飞机回国。不过,利比亚公路多有民兵武装设立的检查点,不少武装人员盘踞附近。27日,英国使馆车队撤离时曾遭武装人员袭击。

  除空中、陆路外,利比亚现阶段没有客运轮船。

  (综合新华社消息)

  分析

  战火缘何再起

  2011年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后,利比亚长期存在宗教势力和世俗势力之争,两派势力不仅在议会和政府“斗法”,其支持的民间武装还为了争夺地盘“大打出手”。由于战后利比亚正规军体系未能建立,利临时政府对民兵武装没有丝毫约束力。

  2012年7月选举产生的利国民议会被宗教势力主导,同年10月世俗势力的代表人物扎伊丹出任利临时政府总理一职,双方实现了微妙的权力平衡。在宗教势力的主导下,利国民议会今年2月7日任期结束后延期,引起世俗势力强烈不满。此后双方一直争斗不休。

  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后,西方国家对利比亚一直缺乏明确的长期政策,只是动用有限力量采取短期行动。西方暧昧不明的态度也导致了利比亚国内民兵武装派别坐大。

  利比亚宗教势力在与世俗势力的争斗中连连失利,如果现在收手,恐将会在新一轮权力分配中被彻底边缘化,因此宗教势力很可能会发起新的军事行动,武装冲突有可能进一步升级。在此背景下,要化解当前危局,取决于两派能否进行政治对话,而政治对话能否开展,要看世俗势力能否在一些问题上让步,宗教势力能否见好就收。(据新华社电)

  快评

  西方干预没有好结果

  利比亚似乎正在成为伊拉克的翻版:派别对立严重,极端势力崛起,国家面临分裂。再看看叙利亚,虽然政府收复了一些地盘,但反政府武装仍控制着大片地区。

  利比亚、伊拉克、叙利亚当前的糟糕状况,都与西方国家的干预有关。伊拉克乱局是美国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的直接后果,利比亚动荡与美英法军事支持反政府武装推翻卡扎菲政权直接相关,而叙利亚战事久拖不决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西方国家或明或暗地支持巴沙尔政权的反对派。

  近日,驻利比亚的西方外交官们很忙。不过,他们不是忙于调解冲突,而是忙着出走——离开这个他们曾经打着“民主”旗号进行军事干预,而今却又陷入一片混乱的国家。也许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他们选择离开是可以理解的,毕竟,2012年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斯在利东部城市班加西遇袭身亡的阴影仍未消失。但人们不禁要问:美英法通过军事干预把这个国家变成了一个烂摊子,然后一走了之,这合适吗?他们还有责任感吗?

  英国《卫报》评论说,外交官们从的黎波里的撤离让英法颜面扫地,因为正是它们三年前主导了北约针对卡扎菲的军事行动,也正是它们宣告自己帮助利比亚实现了“民主”。如今,还是它们从这个已经乱作一团的国家狼狈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