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胜利结束后,习近平主席即开始了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四国的访问,在巴西还会见和宴请了秘鲁、智利和哥伦比亚等很多拉美国家的领导人。这是新形势下中拉关系的新局面和新里程。
中拉关系源远流长,但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美国“门罗主义”的影响,拉美国家一直被美国视为它的“后院”,任何外来势力也休想“染指”。拉美国家对美国依赖也很深,它们的外交官经常调侃说,他们对美国是“又恨又爱”或“又爱又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中拉政治上相互支持,但外交关系全面起步较晚,上世纪七十年代才算真正“第一次握手”。由于双方没有什么结构性矛盾,契合点较多,关系一直稳步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行进。
进入新世纪以来,拉美国家联合自强、探寻自主决定本地区事务的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不愿听从美国的指挥了。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33个国家成立了不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共同体(简称“拉共体”)。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也敢于对美国说“不”。
上世纪八十年代,拉美经济不景气。美国以“帮助拉美”挽回“失去的十年”为由,搞了个“华盛顿共识”,企图在拉美全面推行“新自由主义”,让拉美国家在经济和金融方面都成为“不设防的地区”,结果害苦了拉美。墨西哥一位大使私下对我说:美国为我们制定的衣服“没有一件合身”!美国还同时炮制了一个所谓的“北京共识”,把中国作为“反面教材”,以衬托“华盛顿共识”的优越性。拉美国家很聪明,很快就发现,所谓“华盛顿共识”,不过是为了美国的资本与货物“绝对自由与无障碍”地进入拉美;而所谓“北京共识”,中国自己虽并未宣传,但中国“依国情,懂世情”的自主发展道路确有可取之处。
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新世纪以来,中拉关系突飞猛进。现在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拉美则成为全球对华出口增速最快的地区。习近平主席在这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发言时强调,大国互赢,要做到“惠本国,顾天下”。这一精神,在他访问四国时有充分体现。这次访问,堪称中国与拉美“跨越太平洋的第二次握手”。近日,中国、巴西和秘鲁三国已就开展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铁路合作发表了共同声明。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创举和影响整个拉美乃至世界的战略合作项目。一旦完成,堪与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媲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拉共体”已通过了关于推动建立“中国—拉共体论坛”文件。习近平主席这次在巴西与“拉共体”“四驾马车”国家领导人的会晤,实际上启动了这个论坛的成立。预计明年初可能会召开首次部长级会议。这个论坛将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实现中拉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维护双方共同利益,推动南南合作大发展,使“中国梦”和“拉美梦”血肉相连,彼此惠及,共同发展。(作者系中国前驻尼日利亚、哥伦比亚大使)